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中国水环境集团自主知识产权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解决了传统地面厂臭气、噪声的邻避效应和选址建设难题,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截至2020年底,南明河全流域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溢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21年,南明河流域水质明显提升,河流Ⅲ类水质达8个月以上,底泥8年不清淤。
(2)社会效益
南明河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贵阳市“一河百山千园”的标杆项目,水生态系统的改善和沿岸景观的打造,使南明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3)生态效益
根据2021年初的生态调研显示,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沉水植物覆盖率提高至80%,生物多样性恢复到较高水平。水生植物种类突破10种,主要是金鱼藻、苦草、黑藻、龙须眼子菜、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粉绿狐尾藻等;以鲢、鳙、鲤、鲫、䱗、麦穗鱼、子陵吻虾虎鱼、黄颡鱼、泥鳅等为代表的优势鱼类种类数多达9科、29种;浮游植物隶属6门58属(种),底栖动物33属种以上。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适度集中、就近处理、就近回用”的创新规划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适度集中、就近处理、就近回用。
(2)工艺/装备原理
调整原有在下游“大截流、大排放”规划建厂的做法,在南明河上、中游结合中心城区优化布局,分布建设下沉式再生水厂,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
(3)工艺/装备特点
有利于减小河道主截污系统的断面尺寸,从而节约管网投资。
有利于对中心城区河道进行补水,增加河道生态基流,从而促进河道生态的恢复。
有利于中心城区中水回用布局,节约中水管网建设投资,推动中水回用的发展。
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处理系统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处理系统。
(2)工艺/装备原理
将传统污水厂拆分为三层,分别为处理层、操作层及地面层,处理层和操作层置于地下,地面层为厂区办公区域及景观公园,同时提高出水标准,使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
(3)工艺/装备特点
处理层、操作层位于地面以下的全封闭空间,臭气可得到全收集全处理,解决了传统地面厂臭气、噪声的邻避效应问题。
占地面积小,仅为较传统污水厂占地面积节的1/3;且地面空间可作景观公园或其他用途开发,形式灵活。
出水标准高,主要指标达地表水IV类标准,较传统污水厂出水标准一般为一级A标或B标高。
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
多年来,沉积在南明河里的污染物形成持续内源污染,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水体自净能力逐步退化。对此,中国水环境集团率先提出并应用了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该技术有六大优势,水质良好(“湿地型河道”全程具有净化功能,水质可达地表Ⅳ类以上)、生态优美(湿地植物覆盖度达80%,“鱼翔浅底、鸟鹤翻飞”)、景观赏目(河道绿色堤岸、清澈水体,赏心悦目河道景观)、市民亲水(亲水平台增加市民好水生态环境获得感)、河泥全无(好氧生态底栖环境,有机物污染物氧化、生态迁移转化)和调蓄倍增(低水位运行可腾出河道上部2 m调蓄空间,有利防洪排涝)。一系列内源消除、生态构建与恢复、河道整治和景观打造等综合治理体系运用,南明河水质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4)工艺/装备流程图
(5)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