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民企在行动
合作的这些公司,走得比较稳的,公司形成共识,把“走出去”作为下一个板块和发展空间的,我觉得力合科技做得比较好。
它去年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在泰国、越南也设立了办事处。做好布局,有一些业务慢慢就起来了。
在海外到底卖什么设备,还需要思考,并不是中国的设备都适合。因为中国的环保标准要求,在世界上看还是很严的,设备产品的成本自然很高。
比如全国建设了几千座自动水质监测站,那多大的代价?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没这个体量去支撑。所以还得找适合他们的产品,还得去摸索。
这些年,力合一直在跟着我们一起往海外走,做交流,捐赠设备,积累经验,找机会,找切入点。
因为环保产品不是电视机,不是民生产品,是公用产品,最小的用户也是企业,很多用户都是地方政府。你要针对需求去做产品,设计、生产方面,你有核心技术,按对方要求去做不是难事,但还是需要花功夫去思考的。
无锡工源,做气浮设备的,企业不是太大,但做得很专业。它的产品就卖出去了。
还有一个我们很熟的朋友,原来在上海自来水工作,后来辞职创业。他跟着去了一趟柬埔寨后,一下子给迷住了,常年住在柬埔寨,已经在那里投资建设了五六个小型自来水厂,投资、建设、运行。
民营企业都在努力,包括合续,也在积极争取,合续不仅想在发展中国家中找机会,还想打开北美市场。
民企更灵活,还有就是在国内拼杀习惯了,能承受得住。
央企在海外有很大的势力。中国政府援建项目,央企在国外接一个工程,马上就带起一支队伍。但如何与这些央企开展海外合作,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斯里兰卡小小一个国家里面,大型央企进入接近30来家,也很痛苦。他们也觉得老是去价格竞争和市场博弈太累了,也想跟着我们创造一些应用场景,来创造一些业务。
今年三月,我们与中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土主要业务都是在海外。目前,中土也在思考业务转型和新业务开拓的事,想跟中国科学院一起做些探索。
10对外援助光有好心是不行的
我们跟柬埔寨环境部,签了一个协议,要共建实验室,所以我们利用科技部的一个项目,把国产设备弄过去。
力合公司捐赠了一台自动水质监测站,建在湄公河上。最近柬埔寨方面跟我说设备有故障了,让我们派人去看。
但他们办事节奏很慢,我说:“我派人,你给我发邀请函。”邀请函迟迟来不了。
有人说那我们是不是从别的地方去要邀请函?我说不行,就要他们发邀请函,逼着他们认真对待我们,认真思考跟我们的合作,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深入下去。
对外援助,也不能说“我带着钱,我帮他”就行了,光去帮人家,光有好的想法,还是不行。他们还要有自身的付出和努力,要让他们重视这个事。
国际援助,为什么有的国家“越援越穷”?光一方努力肯定不行,要双方共同努力,这是有教训的。两个手才拍得起来。
很多企业打通合作第一步就要捐设备。我说:“钱要用到刀刃上。”比如有个企业要给那里的高校建一个在线的空气监测站,跟我说:“杨老师,已经谈好了,我马上要捐赠了,你看怎么样?”
我说:“停,你别这样。你先问他,设备过去以后,能保证运维吗?”
企业说:“没事,我们远程就可以了。”
我说:“电费谁付?你问问看。”
企业一问,果然电费没人付。
我说:“那你捐它干嘛?”
捐助设备,如果对方不能长期维护、运行,你要么把它的运维都负责起来,让它成为你的包袱,要么就躺在那儿,就白干了。你给人家东西了,但这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没有后续运维,人家会指着这些东西说:看中国援建的一个东西,就在那儿,一堆烂铁。
所以一定要让对方有积极性,成为你的责任共同体。你干的事再有意义,对方没积极性,好心肠有啥用?
2016年3月与中国大使易先良先生一起接受斯里兰卡总统赠品
我们将继续采访已经和正在“走出去”的专家和企业人士,深化行业对海外环保市场的认识,请关注我们的系列报道。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