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诸多变化,“走出去”成为了当下中国环保企业十分关注的话题。
但出海是有难度的。除了宏观环境方面的风险因素外,还有市场与技术适配性的挑战。比如环保的本地化需求差异,标准与认证壁垒等等。
针对相关问题,E20绿谷工作室近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一起来了解他多年来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经验与看法。
目录
专访中科院生态中心杨敏:环保出海,如何跨越“水土不服”?
1、市场适应与磨合
2、中国企业的好别人不一定知道
3、多元化手段帮着中国企业走出去
4、水到渠成的生意
5、学会打交道
6、从卖东西到共赢
7、传奇起因,多方要素促成和斯里兰卡的深度合作
8、在科技外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9、突围的希望在民企身上
10、对外援助光有好心是不行的
“走出去”是当下中国环保企业十分关注的话题。
但出海是有难度的。除了宏观环境方面的风险因素外,还有市场与技术适配性的挑战。比如环保的本地化需求差异,标准与认证壁垒等等。
克服“水土不服”的办法是“入乡随俗”?正在海外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国科学家有什么见解?
针对相关问题,E20绿谷工作室近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
近年来,杨敏在积极探索用中国智慧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路子,尤其是在与斯里兰卡的科技合作中,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和企业跟进的模式,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合作路径。
2010年杨敏开始组织面向发展中国家学员的“水与卫生国际培训班”,2013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AS-TWAS CEWE)后,形成了国际培训班、学位教育以及技术进修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300余名培训班学员,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10多位进修学者,在此过程中与斯里兰卡、柬埔寨、尼泊尔、埃及、伊朗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联合承担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并与国内环保高科技企业合作在海外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
在培训班学员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3月,中斯两国领导人在北京见证了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供水部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双方决定成立“中斯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简称‘中斯水中心’)”,开展不明原因肾病追因及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
该项合作引起了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商务部提供中国政府援助资金建设中斯水中心大楼及配套科研设备,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海外中心研究团队,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北京疾控等单位参加了肾病追因研究,空天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水生所等多家院内机构以及力合科技、北京泰宁多家中国企业参与了饮用水及水环境相关研究与技术示范。
如今,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有先进的水质分析设备的中斯水中心大楼耸立在斯里兰卡排名第一的佩拉德尼亚大学校园内,为斯里兰卡创造了优越的水科技研究条件,也为中斯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力合科技提供的价值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多参数全自动水质分析设备,在日常的水质分析业务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电渗析脱硬除氟设备、低维护电絮凝净水设备、全自动纳滤饮用水站、太阳能驱动家用净水设备等一批先进的低成本水处理设备落户当地,累计为病区5000余名村民和1300余名小学生提供了安全饮用水。
2024年7月,斯里兰卡时任总理古纳瓦德纳接见中国代表团,在听取了杨敏对10年来中斯双方合作成效的汇报后,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及中国科学家对改善斯里兰卡民生的贡献,并承诺为合作提供全面支持。
杨敏强调了企业参与的重要性。在合作中,他痛感技术落地的必要性,联合一批走出去意愿高的环保高科技企业成立“‘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转化中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探索走进海外市场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和机会。
团队正尝试将中斯合作模式辐射至其他区域。例如,在尼泊尔、柬埔寨、伊朗等国都实施了一些水处理、水质监测示范工程,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与埃及、越南、泰国、马尔代夫、塞舌尔等国的交流合作。
杨敏团队通过问题导向的合作模式,将中国经验转化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实际问题的方案,不仅提升了斯里兰卡的水科技水平,也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还为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科学家的视角。
以下为他的讲述。
01市场适应与磨合
说中国企业走进海外市场,技术和能力不被认可,其实哪里都一样,你的根基浅,就不易被认可。
如果说企业的东西在中国卖得好,想当然地认为在国外也卖得好,那很不现实。
“走出去”肯定得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适应的过程。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