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2025】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

时间:2025-05-07 17:3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

推荐单位: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杭州支路8号

项目概况

2018年3月,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实施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本工程管线自李村河入海口污水厂向上游敷设至李村河、张村河交汇处,建设DN800中水管线约5.3公里、DN1200管线约5.4公里,15万吨/日泵站1座,总投资19670万元,将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通过泵站提升至国控断面及李村河张村河交汇处,2018年5月又增加补水量5万吨/日,实现20万吨/日生态补水能力。

示范意义

截止2024年底,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已累计向李村河河道生态补水3.16亿吨,李村河生态补水后,河道内各项水质指标良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李村河中下游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下游的李村河断面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提高并逐渐稳定达到地表Ⅲ水标准,河道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既增强了河道的景观效果,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建设娱乐的去处。

2018年,李村河生态补水工作因成效显著而作为城市工作政绩之一,成功助力青岛市顺利荣选“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20个示范城市之一”。

2019年,“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也作为唯一一个用于河道生态补水项目的信息智能化案例成功入选“青岛智慧城市百佳典型案例”。

2020年,李村河生态补水项目作为“城市水环境治理、节水管理及海绵城市建设”主题入选2019年城市品质提升试点项目。

2022年,助力李村河入选“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2023年,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工程项目荣获“山东省城镇供排水协会典型工程项目案例”。其中河道流域生态补水调蓄及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李村河生态补水后,河道内各项水质指标良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下游的李村河断面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提高并逐渐稳定达到地表Ⅲ水标准,河道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既增强了河道的景观效果,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建设娱乐的去处。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以来,已累计向李村河生态补水超过3.16亿吨,实现了再生水资源化、生态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向周边橡胶谷产业园等用户提供水源热泵用水,实现一水多用,节能降碳,共同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国企担当。

(3)生态效益

李村河流域已成为青岛市李沧区的生态示范工程和亮线工程,是李沧区目前最具代表意义的生态名片,为季节性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示范作用,开拓了治理思路,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了青岛河道生态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打造青岛清水之城、生态之城的形象。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

(2)工艺/装备原理

本项目采取一体化泵站建设方案,铺设DN800中水管线约5.3公里、DN1200管线约5.4公里,15万吨/日泵站1座,将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通过泵站提升至国控断面及李村河张村河交汇处。河道内管线建设采取非开挖施工的方式,减少对河道内及河岸绿化植被及原设施的破坏扰动,降低建设投资。原5万吨/日泵站,与DN800中水管线连接,实现20万吨/日的双路供水。

(3)工艺/装备特点

李村河下游生态补水及调蓄工程运行全部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控制,与污水处理厂实现厂网河一体化管理,还与李村河生态补水量、降雨量及地下水位等要素进行联动,实现再生水补水与李村河流域生态需水相结合。还实现了再生水梯级利用,一管多供,一水多用的目的,如:水源热泵取能、市政杂用供水等。

(4)工艺/装备流程图

 图片31.png

(5)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图片32.png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