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站端——加压站末端压力控制。以天剑路加压站为例,设计供水规模约1.4万吨/天。泵站位置标高为67.5m进水水头基本稳定在78m,因水泵为定压调速控制,出水水头保持在107m。其结果全天大部分时间管网处于超压运行状态,水泵也并未在最佳设定工况点处工作,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通过管网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时段压力调控策略,相较原有恒压控制模式,可以获得控压降漏和节能降耗双重收益。调整后,加压站出口压力最高下降了5m,控制点在用水低峰期比调压前压力降低接近7m,在其余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市政管网端——市政管网分区控压。以城东分公司辖区范围内车站路-浏阳河-东二环-远大路合围区域为例,平均地面标高约为32m,非高峰期用水压力高达0.54 Mpa,导致区域管网维修次数高达100余次/年,漏损水量大。
通过管网水力模型构建制定区域控压方案,针对大、小区域采用固定输出压力控制和分时段压力控制,实现了有效控压降漏。根据研究区域内城东范围内的同期对比检漏数据统计,通过区域压力控制后,漏点检出数下降32处,明显减少。
用户端——用户端小区智能减压阀控压。以新开铺区域为例,区内有很多小区,管网条件非常差,改造代价很大。对高压力小区加装智能减压阀,分步实施、精准调控。通过对比控压后和不控压(全开阀门)的最小夜间流量变化,各小区前后有10-30%的差距。
最后黄争胜表示,长沙供水正在按“先离线后在线”的思路,推进建设供水区域的管网水力模型,预计2025年底完成在线模型建设。通过水力模型的建设及应用,提高管网运行状态分析能力、辅助优化供水调度、促进网格局优化等功能,可进一步实现整个供水系统全流程更科学、更精准、更实时的管网压力控制。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