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陈吉宁:污水处理产业的运营整合成趋势

时间:2009-03-28 16:5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吕春香

评论(


3月2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水网主办的2009城市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国谊宾馆迎来最后半天的大会。大会自27日上午开幕以来,受到了来自政府、 企业、媒体朋友的高度关注。虽然是最后半天的大会,但是会场依然座无虚席。清华大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与运营整合趋势”的发言。

过去十年,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能力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在快速增加。另外,整体的处理能力在快速地增加。据统计,全国目前有1400多污水处理厂,预计2010年估计将会翻番到3000左右。污水处理能力在8000万吨左右,2010年会破万。质的变化带来整个行业资产的变化,量的变化到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设施的规模和布局上,从过去比较大型的污水处理厂10-20吨,逐步在向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转变。从空间分布上看,过去是点状的分布,现在向空间网络这样的布局转变。

中小型污水厂是行业自身成熟的标志

那么这样的转变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陈吉宁表示,如果在区域层面上,产业具体的能力在增强,污水厂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规模效益的产业,规模越大,效益越好。过去是由单个厂形成的,如果进行区域上的整合,就由单厂的规模优势转变成多厂的集合的优势,所以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成熟,它的标志是什么?它的标志就是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成为我们行业的主体。这是这个行业建设期结束进入到运行期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如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有15000座污水处理厂,75%以上是在0.5万吨的水平上。所以中小型也是表征行业自身成熟的一个标志性的指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服务的面积、人口,目前基本上开始从城市向乡镇扩大,尤其在东部速度就更为突出。”

运营服务和高效监管成为突出问题

陈吉宁表示,污水处理厂的产业能力、设施规模、布局等方面的转变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运营服务和高效监管,成为更为突出的问题。运营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数量多,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吉宁指出,我国现在的法律是均一的监管,存在一定的弊端,给将来的修改和实现带来很大的难度。首先不同规模的水厂采用同一个标准存在误解,是不合理的,成本和效益有巨大的差距,采用同一个标准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其次就是监管。他分析说,如果按照目前法律要求的监管水平,扩展到全国性的污水处理厂,没有办法监管。如果实现监管的话,成本会过大。这种监管的成本不仅是我国目前承担不了的,发达国家也很难承担这样的巨大监管成本。

二、运营阶段以后,行业整体对技术的要求、对成本的要求在加大和提升,行业本身要求提升。

三、由于在区域上,污水处理厂数量到一定规模以后,具备比较性,可以建立区域内的运行绩效标杆。“跨区域比较,很多时候不太可能,但是在区域内这种比较就成为可能。竞争的压力就会增大,所以从服务扩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样变化来促使我们怎么考虑监管的问题,行业发展的问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绩效管理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目前的绩效现状怎么样?据建设部统计,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1422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接近8500万立方米,实际处理量60余亿立方米。污染物削减量每立方米削减COD的量全国平均值为0.25公斤。设施平均运行负荷率80%左右,其中36个重点城市达到87%。全国健全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污水处理厂不超过10%,管理水平差异极大,服务极需要规范。从整个行业的绩效来看,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由于这样的由量带来的质的变化,出现了三种发展的趋势。

一、行业的整体的绩效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里面,专门有项目要建立,国家范围的行业管理绩效体系。

二、运营服务业是环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服务成为行业的核心任务,成为行业的核心环节。这跟发达国家是一致的,发达国家服务业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5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10%。因而我国内部的结构调整面临从建设到发展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带来行业的区域整合,自身行业发展也成为政府监管的双重需要,政府监管需要,必须进行行业的整合。

三、水资源问题的流域化趋势在加强。“从技术层面上看,水资源问题开始出现流域化的趋势,过去我们叫多龙治水,现在越来越强调从流域的层面协调,从流域的尺度上,不仅仅是协调水资源,而且协调再生水。只有从流域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所以从环境本身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可以有这样的基本结论,无论从资源的角度,还是水环境的角度,本身解决中国水的问题,都要有一个区域的解决方案,而不点源的解决方案。技术进步、社会结构变化又推动了这种组团式,分散化的方案,这两个本身是矛盾的,恰好是这两者之间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提出了我们行业整个实现区域整合的内在需求。所以我想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陈吉宁在会上表示,“区域、流域层面的产业整合成为环境治理目标改善的保障手段。”

产业整合是机遇,亦存在挑战

陈吉宁指出,产业整合好处多。第一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二,更好地应用技术。小污水厂对技术没有需求,只有整合之后,才能有利于应用心技术,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有利于提高投资的效益。

污水处理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主要有三个:

首先,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的整合,设施建设阶段完成后,经济效益最大化、运营成本最小化的经济规律促使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产业化发展与竞争力促进产业整合;

其次,对技术依赖性的提高促进产业整合。传统水工业的技术依赖性不高,但是污染物治理难度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污水处理运营对技术依赖性。此外,污水处理的运营需要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最后,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驱使污水处理产业的整合。环境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效的设施运营、资源的整合是实现高效运营的条件。

目前,从国内外产业整合方式分析,存在以资产所有权为基础和以运营管理权为基础的两种整合方式。而资产整合受制于融资工具、产权处置、法律规定等影响,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整合涉及资本密集、资金量需求大。以运营管理权为基础的整合方式有一些国际经验借鉴。如法国的运营服务业整合后,其12000多个排水合同,主要集中VEOLIA、SUEZ和萨尔3家运营企业手中;经运营整合后,英国全部的水务服务由10家大型水务公司和13个(由29个公司整合而成)较小公司负责等成功案例。

陈吉宁认为,针对目前中国国情,以资产为基础的整合不太容易,是目前中国水业面临的一个困难。

金融危机为运营整合酝酿“襁褓”   污水行业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污水处理产业的运营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且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有利于整合的”,陈吉宁说,“大家都在谈国进民退,大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个方面政府可以发挥更好的主导作用,来进行产业的整合。中国有些事情是需要靠政府来推动的,可能会推动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还有一个就是污水行业本身也可以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于整合也存在几个问题。陈吉宁指出,治污责任体系的建立、运营整合的外部监管和市场环境、可持续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是运营整合的制约因素。

编辑:吕春香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