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农污EPCO项目还密集迎接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团体、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人员到项目调研交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探寻更好的农污治理新模式、新方法提供了平台与借鉴。
(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三亚农污EPCO项目,减少了农村污水随意排放、污水横流的脏乱差现象,农村居民生活的卫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通过持续开展项目公众开放与环保教育宣传活动,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参与农污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加,发挥了较好的正向引导作用。
(3)生态效益
有效改善了项目实施区域及农户房屋周边的自然环境;埋地式设计及施工方案,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场容场貌和站区环境;稳定高质的运营有效消减、降低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原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站一策,达标排放的尾水用于场站的绿化草皮灌溉喷淋、地渗补充地下水源、因地制宜就近排入灌溉沟渠补给农业灌溉水源等,最大程度做好尾水资源化利用,实现“一治多得、多方受益、长期稳定”的项目价值。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三亚农污EPCO项目主要采用DSP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 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
(2)工艺/装备原理
三亚农污EPCO项目使用DSP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全流程包括管网收集、化粪池发酵、场站处理及排放。
农户家庭的厕所、厨房、冲凉房、洗菜池等处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灰水)经管网收集,自流进入场站内的格栅池,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和漂浮物。
格栅池的污水自流至调节池,经由池内的提升泵输送至DSP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缺氧区,进入AO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处理阶段。
在缺氧区段部分有机物被分解为H2O和CO₂,氨氮与回流液中的硝态氮在缺氧的条件下生化反应生成N₂,此阶段主要是去除总氮。
缺氧区段的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区段,好氧区是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重要单元,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COD和BOD)在此阶段被降解,氨氮被氧化为硝态氮,再经硝化液回流到缺氧区段,产生N₂溢出。
好氧区段的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进入混凝反应区,底部生化污泥既可回流到好氧区,可以保留系统内所需的生物量,当生物量出现富余时,可将剩余污泥排入DSP一体化设备外的污泥池内储存。
在混凝反应区段,加药系统按需滴加PAC药剂,通过搅拌设施使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通过充分的絮凝反应后进入物化沉淀区段。
物化沉淀区段的上清液经消毒后(主要消杀大肠杆菌)达标排放,底部的沉积物化污泥则排入DSP一体化设备外的污泥池内,此阶段主要是去除污中的TP。
工艺运营过程中,要对DSP一体化设备前端的格栅池进行定期清掏,格栅池清掏出的污泥与设备工艺运行产生的污泥均排入污泥储存池内,经重力浓缩后,上清液回流进入调节池进行新一轮污水处理工艺循环,对浓缩污泥进行定期清掏、浓缩外运至合法的消纳场所。
(3)工艺/装备特点
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容积负荷高、占地相对较小、抗冲击负荷强、可间歇运行、活性生物量大、无污泥膨胀等问题。
②充分考虑农污项目场景复杂、点多面广、极为分散的特点,开发信息化系统及平台,配套建设智慧运营调度中心,赋能运营维护工作,创新“无人值守+定期巡检”运营方式,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运营效能,保障达标排放,具有良好的行业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③建立标准化SOP运维操作流程,实现设备设施自动化运行,简化运维操作流程,有利于一线运营作业人员快速熟悉并掌握运营关键技术和控制节点,稳定开展运营工作。
(4)应用工业领域
三亚农污EPCO项目的设备及工艺可根据实际应用状态和需要,持续改良、迭代升级、复制推广,较好地实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的投、建、运全寿命周期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好农污治理作用,实现项目的立项初衷和最终价值。
(5)工艺/装备流程图
城旁纳管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收集提升泵站工艺流程图:
集中式处理站设施及处理工艺流程:
分散式处理站处理工艺流程图: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