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铜川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排放站系统设备采购

时间:2025-05-08 15:43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铜川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排放站系统设备采购

推荐单位:鲁信天地人环境科技(安徽)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设备材料供应

项目所在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复兴路

项目概况

2023年初,隆基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落户铜川市,位于陕西省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复兴路西段,复兴路以北、建业路以西,占地约504亩,总投资约30.81亿元。本项目铜川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零排放站系统为隆基12GW项目配套下游污水处理厂,结合隆基企业提供的资料,确定废水处理站零排放站系统建设规模为7500m³ /d,全部为电池废水。主要包含预处理及提浓系统、深度预处理及纳滤分盐系统、蒸发结晶系统这三个工艺段,同时,配套了污泥处理系统及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经一系列工艺单元处理后得到的回用水输送至隆基生产厂内进行循环使用,蒸发结晶得到的硫酸钠、氯化钠及杂盐则进一步回收或处置,进而实现零排放目标。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本项目旨在降低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应压力。

(2)社会效益

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能源基础材料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要求;符合铜川市“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建设关中地区新能源基地”的目标,为陕西省“十四五”期间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碳达峰、碳减排奠定坚实基础。

(3)生态效益

一方面,零排放项目通过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废水,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另一方面,零排放项目通过回收和处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处理后的废水达到生产用水标准,回用于生产环节,降低了用水成本和污染风险,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①预处理及提浓系统:

调节池+除硅高效沉淀池+除硬高效沉淀池+纯膜MBBR+除氟高效沉淀池+臭氧催化氧化池+V型滤池+超滤1+反渗透1。

②深度预处理及纳滤分盐系统:

反渗透1浓水+管式微滤膜1(TMF1)+树脂(弱酸钠型)+脱碳器+反渗透2+管式微滤膜2(TMF2)+纳滤1系统+纳滤2系统+反渗透3(处理纳滤2产水)。

③蒸发结晶系统:

臭氧催化氧化+硫酸钠蒸发结晶单元(处理纳滤1浓水)。

氯化钠蒸发结晶单元(处理反渗透3浓水)。

混盐蒸发结晶单元。

(2)工艺/装备原理

废水首先进行一些列的预处理,去除水中的硅、钙、镁、氟、COD、总氮以及悬浮物等物质,以保证后续膜分离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无机离子的去除主要通过投加反应药剂、混凝剂、絮凝剂等,经高效沉淀池泥水分离后,以污泥形式脱离体系。COD、总氮等污染物,通过纯膜MBBR工艺去除,对于出水中难降解的COD物质,则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在催化剂作用下,臭氧分解为羟基自由基(·OH),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质,主要通过各个高效沉淀池进行同步去除,为满足反渗透等膜系统对悬浮物的要求,废水进入V型滤池及超滤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经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浓缩阶段,进一步减少废水的体积,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本项目采用的膜分离浓缩技术包括反渗透及纳滤,其中,采用了三级反渗透及两级纳滤对废水进行浓缩及分盐处理,通过膜处理工艺实现了淡水的回用和废水的减量,其中,回用水输送至前端生产企业进行循环使用,硫酸钠浓缩液及氯化钠浓缩液,则通过蒸发结晶转化为硫酸钠、氯化钠以及杂盐等固体,最终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3)工艺/装备特点

1)多重预处理措施

预处理采用多重防护措施,灵活应对进水水质波动,保证预处理出水稳定性,大大提高后续膜系统和提盐工段的运行效率。

2)稳定运行工艺

系统采用两级纳滤串联,更加适用于电池废水分盐,充分降低纳滤膜衰减的影响,可最大程度保证氯化钠结晶盐品质,安全完成一二价离子的分离。

3)自动化程度高

现代零排放系统通常配备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使得运行更加简便‌。

4)完善的备用机组

整个膜系统作为主体处理单元,全部设置备用装置,可保证全年满负荷稳定生产运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调控能力。

5)运行维护方便

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保障了后期运行维护的方便及易于操作性。

(4)应用工业领域

各行业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项目

(5)工艺/装备流程图

预处理及提浓系统

 图片4.png

深度预处理及纳滤分盐系统

 图片5.png

蒸发结晶系统

硫酸钠蒸发系统

 图片6.png

氯化钠蒸发系统

图片7.png 

杂盐蒸发系统

图片8.png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