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1 13:13
来源: 水极客联盟
作者: 高雅麟
毕竟,由此话题引出了另一个更为重大的话题:中国水变——外资水务对中国水务的安全威胁。这是舆论的次生危机,另当别论。
警种长鸣,当自省
供水安全的脆弱性,如何破解?
多年以来,我们圈子内,有许多类似的谈资:某小区某幢楼,饮用水管与某污水厂再生水管错接,导致用户喝了2年多的污水。也有用户把家用饮水机与再生水管相接,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等等,不一而足。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一一作一番调研。但有一点是真的:自来水有异味。这就有三个问题是必然要重视的:一是原因;二是责任;三是如何做好供水安全?
污水入管,异味扰民——自来水异味再问供水安全,谁之过?**
先说异味原因。
自来水异味事件,让公众关注是首先是原因。从客观层面上来讲确实存在一些合理因素,会导致管网水的异味。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水源污染:异味的初始策源地
如:藻类爆发导致的土霉味(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主要诱因是:高温+富营养化水体(如钱塘江夏季蓝藻增殖);工业/农业排放,主要诱因是:苯系物(甜味)、酚类(药味)、硫化物(臭鸡蛋味)
二是水处理工艺缺陷:净化链的薄弱环节
如:施工破坏:挖掘机击穿污水管与供水管,导致混合污染;灾害冲击:洪水倒灌淹没井盖,地表污染物渗入管网;消毒副产物:氯与有机物反应产生三氯甲烷(氯仿味)、二溴一氯甲烷(辛辣味);原水有机物含量高时加大氯投用量;吸附失效,活性炭饱和,对嗅味物质吸附效率下降(国标要求碘值≥1000mg/g,失效炭碘值可降至500以下);工艺滞后:突发污染时活性炭投加系统响应迟缓。
三是输配系统污染: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隐患
三是突发性污染事件如:施工破坏:挖掘机击穿污水管与供水管,导致混合污染;灾害冲击:洪水倒灌淹没井盖,地表污染物渗入管网;人为失误:2020年湖埠村事件即因垃圾站操作员误开阀门致污水回灌。
再说责任问题。
但凡公共安全事件发生,追责是必然的,更是法治理念的彰显,也必然是舆论的关注重点。无论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还是“惩前毖后,杀鸡儆猴”,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政府监管责任:水安全的“制度锚点”
主要包括:立法与标准制定。
如:生态环境部:颁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划定水源保护红线;卫健委:修订《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明确强制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跨部门协同监管。如:环保部门:监测水源地污染(如化工企业排放);住建部门:监督供水设施建设合规性(如《城市供水条例》);卫健部门:抽检末梢水水质并公示(每月末梢水合格率需≥95%)
二是供水企业责任:水质安全的“第一守门人”
三是二次供水设施主体责任:小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责任人
如:物业公司/业委会,定期清洗水箱(每季度≥1次,卫健部门备案)安装紫外线消毒设备(杀灭水箱中军团菌等致病菌)
四是污染源排放单位责任:水源风险的“源头狙击手”
如:工业企业:履行环评要求(如废水“零直排”),违规排放承担惩罚性赔偿;农业面源: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防止径流污染水源
五是公众监督责任:水安全的“全民防线”
如:知情权行使:要求水务企业公开水质报告(每月小区公示栏/APP推送);参与式治理:举报污染源(生态环境部12369平台);监督二次供水(拍照举报水箱未清洗行为)
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供水安全
供水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千言万语,归为一个终极责任公式:
结合这类“自来水异味”事件,首先拷问的是关键设施管理的严重失位。如果污水能突破物理屏障进入供水管网,其内部管理漏洞之大令人心惊。这不仅是对操作规范的漠视,更是对公共安全责任的严重渎职。供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管”,与任何潜在污染源(尤其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隔离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容不得半点疏忽。
其次,事件折射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的脆弱性。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的基石,其安全运行牵一发而动全身。“自来水异味”事件,虽被及时发现处置,但一记警钟更象一记耳光:我们的供水系统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管网的老化、交叉连接的潜在风险、对突发污染事件的监测和快速阻断能力,都需要在“异味”散去后,进行更彻底的审视,至于中间的原因,应当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更为关键的是,公众知情权与信任基石亟待夯实。 异味出现后,居民的不安与疑虑可想而知。水务集团的反应速度值得肯定,但信息的透明度、对污染源及潜在健康影响的详细说明、后续水质恢复的持续通报,都直接影响着公众恐慌的平息和信任的重建。每一次水质事件,都在透支公众对“放心水”的信任。唯有以最大的透明度、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最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修复信任危机,建立公众对供水部门的信心。
编辑: 徐冰冰
水视点网创始人、物产中大集团正职级研究院副院长、战略部副总经理,曾任物产中大公用环境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浙江物产万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