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贵州省启动污水治理三年攻坚

时间:2025-11-10 11:12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评论(

贵州省发布《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核心目标包括:至2027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8%以上,县城达35%以上;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3000公里以上;并动态消除建成区污水直排口。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黔府办函〔2025〕4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部分中央在黔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10月26日

(此件正文公开发布)

贵州省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补齐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及管理短板,持续改善宜居宜业质量,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实施污水管网治理,聚焦重点任务,统筹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强化机制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着力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到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24年基础上提升7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8%以上;县城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达到100毫克/升;动态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设施空白区。

——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到2027年底,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20%的16个县及兴仁市在2024年基础上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4个县及贵安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达到110毫克/升以上。

——建设改造年度目标。到2027年底,全省建设改造城市及县城污水管网3000公里以上,每年建设改造1000公里以上。

二、聚焦重点任务

(一)系统谋划,科学编制整治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据最新批复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或修编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规划。2025年11月底,各县(市、区、特区)完成编制“一县(城)一策”系统化治理方案。2027年底,全省形成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系统管控体系。(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以下任务责任单位均包括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二)精准排查,找准管网问题症结。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按照不同区域、层级、类型,组织实施污水管网(含提升泵站等附属设施)排查评估。重点排查设施老化、管道渗漏、混接错接、淤积堵塞、管道缺失等问题,对设施使用年限、材质、存在缺陷、运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2025年底,基本形成污水管网问题分级分类整治清单;2027年底,全省基本形成污水管网周期性排查检测工作机制。(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三)精准施策,推进管网建设改造。依据污水管网问题分级分类整治清单,结合城市更新、综合地下管网等项目,统筹制定推进计划,实施三年攻坚建设改造,逐步解决管网存量问题,严控增量问题发生。结合污水管网建设改造任务量,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作为优先保障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项目建设。2027年底前完成管网整治清单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金融监管局)

(四)统筹建设,严格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开展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质量监管三年专项行动,强化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质量管理,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督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依法依规对管网工程质量负责,确保管网符合标准。相关单位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严格组织管线工程验收,鼓励邀请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参加验收。加大污水管材、检查井等质量监管,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污水管材管件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

(五)规范处置,确保污泥全程可溯。建立完善污泥转运联单跟踪制度,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记录污泥产生、运输、去向、用途、用量等情况,确保处理处置全过程合法合规。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非农土地利用、干化焚烧、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污泥,鼓励处理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补齐设施缺口。(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三、强化机制建设

(六)源头管控,加强排水许可管理。各地严格落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对排水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重点排水户清单。到2025年底,各地对城市重点排水户全面落实排水许可要求。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专项整治“小散乱”排水户将污水排入雨水箅子、雨水管道等行为,依法查处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及破坏污水管网设施等违法行为。强化工业废水排入监管,对于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等情形的,应限制排入或限期退出。排水主管部门可组织或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开展对排水户排放污水水质、水量的监测。(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

(七)明确主体,落实管网运维责任。各地要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管网运行维护能力,健全市政生活污水管网专业运维队伍,根据当地污水管网的特点、规模、服务范围等,明确维护要求,制定维护细则,落实污水管网运行维护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明晰责权和费用分担机制基础上将污水管网养护工作延伸到居住社区内部。2027年底前,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的污水管网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