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供水韧性建设亟需二供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

时间:2025-11-05 15:5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监控技术路线是破解行业难题的创新方向:

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监控技术路线是使用工控机作为边缘计算节点,通过交换机、串口服务器连接泵房设备、传感器和进水排水等各种控制系统,组成泵房现场局域网,并配置路由器或防火墙设备作为网关,利用通讯运营商光纤或4G/5G网络,连接监控中心服务器,构建基于IPSec VPN、分散全城的泵房局域网与监控中心主机房网络逻辑统一、确保加密传输和访问控制的城市二次供水监控网络系统。

工控机具备充足的数据运算和存储能力,运行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监控软件,内置的数据解释和转换程序可以实现不同协议格式不同品牌设备的适配,克服最根本的数据采集技术障碍,适应商品房二供设备差异化、数据处理量大的场景需求;分布式架构的监控网络具备充足的通讯带宽,支持各种先进的网络通讯协议和数据处理机制,既能为水司集中管控为数众多、遍布全城、现场复杂的站点提供安全高效支撑,也能匹配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所需供水信息网络技术要求。

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监控技术路线优越性:

泵房现场数据采集远传系统具备不同协议格式不同品牌设备的兼容适配能力,泵房现场局域网以工控机作为增压调蓄设备PLC的上位机,技术上独立于增压调蓄设备系统,因此,水司接管二供无需以增压调蓄设备的改造为前提,不但大幅节省成本,经济性优势明显,而且监控系统的建设不涉及二供设施产权和维修改造责任的重构,水司在监控系统作为技术工具的支持下如何参与二供管理、解决供水服务“最后一百米”问题,具体政策可根据地方实际制订(如前述分类施策),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监控网络具有充足的算力、带宽和先进的网络结构,对比网关架构技术路线,不但在数据项目以及管理功能的丰富完整性方面优势明显,且能实现供水设施档案数据、现场运行状态数据、视频影像流媒体数据、网络连接状态自诊断数据的“四位一体”信息化,监控网络的功能性以及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并真正创建AI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等后续深化应用所需的物理基础环境。

技术推广机制:

各地水司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二供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应用软件的具体设计需符合地方实际业务和管理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监控网络的软硬件开发均基于市场通用技术,主要技术门槛在于监控软件的协议适配、数据解释和转换程序,开发者不但需要网络软硬件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丰富的场景认知和实践经验,若从零开始,软硬件关键环节(如工控机及端口配置、协议适配和数据解释转换、服务器功能组件等)的开发将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

建议利用已完成开发并经实践检验的软硬件产品,采用OEM、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广核心技术,结合地方水司已有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资源,快速搭建符合地方需求的监控网络,是更合理的系统开发和建设实施路径。

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补齐供水韧性最大短板

综上,城市供水在用水端的存在问题,既有成本价格、设施产权责任等因素造成二供管理政策难以落实,也有技术因素造成的政策实践障碍和限制,需要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才能够有效破解行业困局,补齐短板。

推广工控机架构分布式网络的核心技术、建设城市级二供监控网,与推行“监控先行、分类施策“管理机制相辅相成,可有效克服政策实施的障碍,快速理顺二次供水管理、完善用水端管控秩序,在此基础上,融合水厂和管网SCADA系统的生产与输配端信息,实现城市供水与城市信息“一网统管”的对接。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