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市政中南院承接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正式启动试运行。作为东莞市构建“双水源”战略保障体系、提升供水品质的关键一步,项目将惠及超250万市民、为东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高标准供水支撑。
筑牢城市水安全:
双水源+全流程深度净化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也是广东“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的核心项目,位于东莞市虎门镇芦花坑水库北侧,规划总规模90万m³/d,一期工程规模50万m³/d。
针对东莞北部长期依赖东江水源、面临水质波动风险的问题,项目采用“西江+东江”双水源保障设计,双水源互为备用、动态调配,可应对单一水源污染或检修工况等突发状况,显著提升城市供水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项目团队精准计算各种工况下的原水情况,以高标准出水为目标,最终采用多级屏障的全流程深度处理净化工艺,选用先进、稳定的池型设计,并针对水质恶化风险设置完善应急措施,确保为千家万户输送更安全、更优质的“放心水”。
打造湾区标杆:
集约、绿色、智慧、生态
项目团队以“建设湾区标杆特色的全流程水厂”为目标,以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打造现代化水厂。
01 集约用地:高效利用空间
采用“平面组合+竖向叠合”设计,项目用地万吨水指标为2.77亩,集约高效。
02 绿色节能:践行低碳发展
全方位应用绿地、低碳设计理念:利用地势减少中间提升泵房建设;利用原水富余水头水力发电,年发电量约278万度;利用2.8万㎡屋顶光伏,年发电量约311万度;利用海绵城市设计,雨水回收利用率达80%。
03 智慧高效:精准提升效能
运用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精准提供概预算的土建量,通过碰撞检查优化管线布置,提升建设精度与效率;运用“物联网+移动化+云平台+大数据”技术,集成PLC自控平台、AI调度平台、SCADA系统及实时水质监测等的“智慧大脑”,为精准加药、科学排泥、滤池优化等核心环节提供支撑,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并提升运营效率。
04 去工业化:建筑融入自然
建筑设计采用“山形起伏”理念,通过屋顶层层退台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线,实现了水厂建筑与周边山水的和谐统一,提升厂区环境友好性。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供水枢纽节点,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以高标准、高韧性的供水保障能力,成功解决区域供水供需矛盾,助力东莞建设“国际制造名城”,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注入坚实的“水”动能。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