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泰州东风小区一业主因地下水管漏水产生的高额水费问题与当地水务公司陷入纠纷,引发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7月16日,江苏泰州梅女士反映,她家因水管漏水导致六月所需缴纳水费高达万元。
我们从“泰州百晓生”公众号了解到,梅女士称,5月下旬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人员告知她水表有异常漏了约2000吨水,需自行维修,因水表装在单元门外地下,此前未发现漏水迹象。梅女士连夜自费1900元改造水管后,却得知需缴纳高达10863.7元的水费。
梅女士对此提出质疑,先后向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投诉和拨打12345热线。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依据相关条例称,水表前归公司管理,水表后则由用户负责,该笔水费必须缴纳。经12345介入,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提出考虑实际困难,让梅女士缴纳4000多元水费,并称这是最终处理结果。
但梅女士仍不认可,认为漏水的地下水管并非自家操作,且水管和水表均为水务公司与开发商施工购买并埋于地下,日常难以监管;作为30年的老小区,水管老化锈蚀可预见,而水务公司两月才抄一次表,缺乏巡查,不应将责任全推给用户,强调“只交应该交的部分,不该交的坚决不交”。
7月17日,泰州市水务有限公司客服人员称,其水费异常起因表后水管漏水,此段水管依据相关条例由用户负责维护。水务公司人员表示,已为梅女士家酌情减免水费,目前有相关负责人正在与梅女士沟通中。
为此,有网友表示,出端漏水可能导致家中无水,高额欠费说明漏水时间不短,为何未被及时发现?还有网友质疑,水务公司人员所说的的相关条例是否存在不合理性,应以入户为分界,房子外水管归水务公司负责,入户的归居民负责,毕竟水表后到入户的距离较远,居民日常难以维护。
针对这一现象,E20供水研究中心认为,水务企业应正视在漏损管理与用户服务方面的不足。
从漏损控制角度看,此次高额水费纠纷暴露出末端管网监测与分区计量的短板——地下管线一旦发生漏水,由于人工抄表周期长且缺乏实时报警,漏损量难以及时察觉,短时间内即累积近2000 m³的无效耗损。建议水务公司加快推进管网分区计量与智能水表升级,结合短信或APP推送实时告警,将漏损发现和处理时间缩至最短。
从用户精准服务角度看,水表后管线维护责任确属业主,但供水公司如能利用数据监测与智能预测等手段,主动向用户推送异常提醒,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受理与跟进维修申请,则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