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排海干渠(南山段)一期修复工程

时间:2025-05-12 13:44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排海干渠(南山段)一期修复工程   

推荐单位: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设计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项目概况

排海干渠是南山水质净化厂污水系统的重要干线,始建于1989年,运行超30年,经过前期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发现管渠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结构性缺陷,为防止管渠缺陷情况进一步加重,消除沿线路面沉降坍塌安全隐患。为保证区域的排水安全,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计划对排海干渠进行整治修复。

根据缺陷分布及急迫性,将排海干渠大沙河以东范围纳入一期修复工程,修复长度3.9km,设计起点位于深南大道康佳释放井下游100m处;设计终点位于白石路大沙河东岸,修复DN2200管1000m,2600×1600箱涵2900m。采用螺旋缠绕修复管道断面,植筋喷涂+垫衬法修复箱涵断面,利用了原有管渠剩余结构,采用半结构性修复方式,修复后设计使用年限按30年考虑。

示范意义

本项目修复的污水箱涵(2600mm×1600mm)及管道(DN2200)作为深圳市南山区重要的污水主干收集系统,已经运行30年以上,箱涵及管道上方为人行道、绿地、广场、道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开展修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工程不仅能保障南山区污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管渠使用寿命,还能通过利用原有管渠线位和断面,减少在城市核心地段开挖,对周边居民及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工程为深圳市首个大型长距离污水箱涵及管道修复工程,通过优化修复材料性能、优化注浆材料指标方面入手,实现新旧复合结构保障管涵使用寿命,即修复后内衬复合结构+原有管涵现状混凝土结构共同承担受力及防腐功能。管道段采用适合圆形管道可带水作业的“螺旋缠绕法修复技术”,此技术在大口径污水管道修复方面案例较多,箱涵段采用“双层保障修复技术”,即植筋喷涂(结构加固、第二层被动防腐屏障)+垫衬法(第一层主动防腐屏障,HDPE材质)的组合修复工艺,此工艺属于国内长距离大口径污水箱涵首例创新工艺。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本工程实施后,可解决排海干渠大沙河以东段现状管渠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保障南山区污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管渠使用寿命,防止因管渠腐蚀造成的渗漏等问题导致水土流失,消除沿线路面沉降坍塌安全隐患。

项目所在片区周边有较多大范围的城市升级改造和建设项目,如白石洲片区更新改造,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管渠修复后将有效提高区域污水收集率,保障周边高密度建成区的排水安全,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积极响应南山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和深圳市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的落实。

作为福田厂至南山厂的应急调配通道,修复并保障排海干渠的安全运行,是落实深圳湾流域安全保障规划的需要。

(2)社会效益

本工程为市政污水管网项目,是深圳市长远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能消除路面沉降坍塌安全隐患,保障市政道路及交通的安全运行,保障污水系统正常运转,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3)生态效益

保持正常的污水收集处理率,避免污水渗漏对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提升污水系统的安全保障性,最终确保深圳湾流域安全。间接提高了环境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确保了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箱涵双层保障修复技术。

(2)工艺/装备原理

箱涵修复工艺从污水环境下腐蚀原理出发,采用HDPE材质的速格垫从源头对腐蚀进行隔离,在水气交界面进行主动防腐,并采用具有防腐功能的砂浆作为植筋喷涂砂浆,作为第二道防腐屏障,为项目延长箱涵使用寿命起到双层保护的作用。针对已经存在腐蚀的结构进行植筋加固,消除潜在结构安全隐患。

(3)工艺/装备特点

采用“双层保障修复技术”,即植筋喷涂(结构加固、第二层被动防腐屏障)+垫衬法(第一层主动防腐屏障,HDPE材质)的组合修复工艺,此工艺属于国内长距离大口径污水箱涵首例创新工艺。本技术对两种修复工艺进行组合,结合两种工艺的优势特点,在对结构进行加固的同时,强化修复后的防腐性能,能有效降低管涵修复后再次发生腐蚀的几率,保证修复后管渠的使用寿命。

(4)应用工业领域

大口径矩形污水箱涵修复。

(5)工艺/装备流程图

 图片17.png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WX20250512-134507@2x.png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