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里水镇禹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一期)
推荐单位: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项目概况
里水镇禹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一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建设规模为1.2万m³/d,在禹门水质净化厂尾水增设中水提升泵站,并通过压力管道将尾水向洲村涌上游补水,补水管道长度约1.472km,采用河涌内架管和挂管方式建设,对洲村涌起端至禹门水质净化厂出水口端河涌活水,改善洲村涌主涌水动力条件,提升河涌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提升洲村涌沿线村居人居环境。
示范意义
洲村涌是一条全长约1.63公里的断头涌,起点处没有支涌或暗涵接入,上游没有活水进入。洲村涌主要的引水排水方式是利用外部河涌西航道的感潮效应,不定期地开闸和关闸,在西航道高水位时,开闸将西航道的潮汐水引入洲村涌;在西航道低水位时,开闸向外河排水。在里水镇完成了对洲村涌沿岸截污治理后,由于中游村内段水体长期不流动,河涌源头约150米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对周边群众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政策,根本解决水体未能正常流动引起的水质问题,因此在洲村涌起点引入临近禹门水质净化厂出水,实现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回用的效益,洲村涌实现了“舒筋活血”,河涌水质得到显著提升,另外附近居民多了一个美丽舒适的滨水空间,该项目是南海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案例,对水动力不足、复氧能力差的河涌整治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项目已顺利通水运行,洲村涌水动力明显增强,水质持续改善,进一步改善洲村涌水体环境,通过景观改造,让涌体水质和沿岸环境焕然一新,进一步改善洲村片区人居环境。
(2)社会效益
禹门水质净化厂尾水作为中水回用于河涌生态活水和景观用水,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该项目既是南海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案例,也是里水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崭新实践,项目保护水资源与水生态的同时,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助力里水镇水环境治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3)生态效益
洲村涌的活水源头是禹门水质净化厂经过严格处理后达标的尾水,作为生态补水用于河涌补给,水质净化厂的尾水回用不仅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还能有效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洲村涌流域的水质,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增加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中水加压泵站+中水压力管道补水。
地埋湿式潜水泵房+沿桥涵支墩架管+沿河边步道埋管+涌底钢7字架限位固定敷设+涌底钢门字架限位固定敷设+补水释放两级跌水。
(2)工艺/装备原理
利用水质净化厂出水部分尾水作为中水回用于河涌生态活水和景观用水,解决原河涌水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返黑返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河涌水质自净能力。
(3)工艺/装备特点
中水加压泵站采用湿式泵房,供电从禹门厂内配电房接电,计量设置在厂区围墙内。
沿桥涵支墩架管,协同桥墩位置,设置两个钢管桩,作为过河管支撑。沿河边步道埋管,建管道覆土0.6m,埋深1.0米,采用挡土板支护或 1:0.33 放坡开挖施工。涌底钢支架限位固定敷设,采用门字架或 7 字架等钢支架对管道进行限位固定,利用打入河床底的钢支架与河底土体的摩擦力提供抗浮拉力。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