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南充市环保“十三五” 规划》印发(全文)

时间:2017-03-01 11:21

来源:南充人民政府

评论(

优化调整环境监测点位(断面),强化环境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客观反映环境质量。嘉陵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县(市、区)及市级交界断面、重要湖泊和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要完善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地表水预警(自动)监测站,完善监测项目,自动站全部测流量,形成较完备的地表水自动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完善饮用水源地监测网络,将全市城镇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纳入监测体系,监测项目增加生物毒性指标,湖库水源地增加叶绿素a、透明度指标,地下水水源增加亚硝酸盐氮指标。定期开展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启动市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建设工作,加强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县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个数增加至2-3个,县级市建成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同时在主城区启动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的建设。加强典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在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固定空气预警自动监测站。健全酸沉降监测网络,大幅度增加非城市区域的酸雨监测点,客观反映全市酸沉降现状及变化趋势。“十三五”期间,逐步开展灰霾、温室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监测。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布设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情况,完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布设工作。全市每年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构建以耕地、饮用水水源地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为重点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至上而下的建成相对完整、高效、规范的土壤监测网络运行机制,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切实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市环境监测站的生态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水体营养化状态监测及评估,开展全市重要湖库水体富营养化预警及应急监测,逐步启动底栖动物、着生生物、浮游生物群落及生物毒理学监测,探索应用生态学指标表征和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以基本项目为主,开展农村饮用水、湖库水质监测,启动农村环境质量调查。逐步开展以重金属、有机污染为主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开展土壤中新型农用化学品污染的调查性监测。开展农村大气监测,将农村空气质量状况纳入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增设和调整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完善噪声监测网络,开展县城环境噪声监测,力争在市主城区逐步开展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

加强污染源监测。围绕“十三五”减排任务,加强氨氮、氮氧化物等新增总量控制指标的监测管理,开展环境质量和总量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减排监测体系,发挥环境监测在污染物减排中的作用。强化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增大监测频次,合理调整监测项目,做到监测指标覆盖各类污染源排放标准所确定的各项指标。

7.4.2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加快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市级达一级,县级市、100万人口大县以及重点工业县(区)达二级,其余县(区)达三级进行标准化配置,全面提升环保执法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环境监察人员轮训制度,执法人员执证上岗,进一步加强环境稽查工作。到2020年,市、县二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比例100%、100%。

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加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范围,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自动监测设备的对比监测,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善 “12369”环保举报和应急接警中心建设,建立跨地区、跨部门报警服务系统,构筑数字环保,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7.4.3建立高效的环境应急响应体系

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领导机构,成立市级应急中心,认真清理环境风险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加强化工企业、重金属行业、工业园区等重大环境风险源的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应急专家库;完善应急协调处置机制,修订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企业、园区、社会三级风险防范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物资储备,配备指挥装备、应急车辆、通讯、取证和防护设备等设备;建设重大风险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环境信访大排查,及时处置和化解环境纠纷和群体性环境隐患。

完善环境预警及应急监测机制。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9个县(市、区)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实验室应急分析能力建设,配备快速、便携的现场应急监测设备;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与储备工作,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成立应急监测专家库,建立污染源及危化品档案,针对企业、危化品仓库及危化品运输等各类突发事故制定应急监测技术预案。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定期开展流域、区域应急监测演练。

7.4.4建立规范的环境管理系统

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环保机构,充实环保队伍,做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基本工作条件到位;重点加强县级环保机构和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乡镇环境监管机制,扩大环境监管的覆盖面;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环保技术人才。

加快环境信息能力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立健全各级环境信息机构。强化环境统计队伍建设,充实专职人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统计水平,着力解决环境统计能力薄弱、人员缺乏、手段落后、数据不准的问题。整合网络资源,完善环境数据处理及传输,实现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安全运行,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大力开展环保业务系统建设,80%以上的环保管理业务实现信息化应用。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宣传教育机构设施设备水平,建成迅速、准确、多层面的新闻宣传体系和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提高环保骨干队伍的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推动和完善环境政务公开,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环境诚信制度,健全公众听证制度和参与机制,搭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积极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及公益性场馆的建设。

1...13141516171819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