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一条河的故事

时间: 2018-12-28 15:11

来源:

作者: 全新丽

每个人的故乡大概都有一条河吧,这条河是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一个街区、一个县城、一座城市的母亲河。这条河不是长江、黄河、淮河这样的大江大河,更可能是一条算不上雄伟壮阔的普通河流。

与我们生活的城市相比较而言,如果城市像一个人,那么,这条河则像是一条静脉血管。

这条河里有我们的童年记忆。它曾经很美。

春天,两岸花开,解冻的河流哗哗东去。春江水暖鸭先知,河最先把春的消息告诉了小鸭们。

夏天,河水清澈,鱼游虾戏,大人们或者捞鱼捕虾,或者在河边洗衣服,放学的孩子们则会到河里游泳嬉戏。明月的夜晚,人们一边在岸边纳凉,一边听着蛙鸣声声。

秋天,水边岸上的果实成熟了,或者能吃或者能入药,还有美丽的芦苇和菖蒲,在风中飘摇。

冬天,大地一片白茫茫,我们的小小河流也结冰了,大人孩子在冻得结实的冰面上滑冰,还有人凿开一个冰洞钓鱼。

这是河流在我们眼里的模样。

在大人眼里,可能没那么多诗情画意,但是有了它:夏天来了洪水不怕,它可以泄洪;远处的村庄里,干旱了不怕,种植的庄稼有了灌溉之水。

一年一年过去,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开始变得平坦宽阔。

因为城市建设,我们的这条河,它的河道被改道了,从前的河道已成健身广场。

城市继续飞速发展,一些工厂建起来了。一开始,大家都没注意到,这些工厂将污水排到河里。我们的河流变成了沿岸纳污接垢的河流。

在稍远一些的地方,有一个湖泊,它曾经和我们的河流一脉相承。但是,随着城市的大力开发,这个湖泊截断了外排之水。河,成了无源之水,彻底沦落为城市下水道。

河流逐渐变得身体弱小,遍体鳞伤,最可怕的是还飘满了垃圾,散发着恶臭。以前大家叫它母亲河,现在,黑臭水体是它的名。

河边的欢笑没有了,小孩被勒令禁止下水,大人们也无法在这里洗衣、捞鱼了。

以前的一切仿佛是梦,仿佛是河的前世:

河里有很多的小鱼,如小鲤鱼,小鲫鱼等,夏秋季节,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下河捉鱼,每当捉到一条,大家都欢呼雀跃。偶尔,见有捉鳖人,手拿铁叉,边走边扎,沿河而下,也是一道风景。

夏天,孩童们到河里洗澡,在河里躺一会儿,游一会儿,扎个猛子,再站到岸上,又拍屁股,又喊儿歌。大人叫回家吃饭,依然恋恋不舍。

母亲河啊母亲河,你这是怎么了?你怎么就变成黑臭水体了?

污染严重的河流,不但给市民,还给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政府开始对河进行治理:通过控源截污,两岸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从80%降到10%以下;在河周边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有3万吨中水用于回冲;同时在河底铺设生态防护网,这些防护网由竹子沙石及透气网等组成,将河底的淤泥和水阻隔开来,以达到淤泥不上翻的目的。

这些措施的实施,河在整治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恢复了原貌:河水变清了,鱼虾也能看见了,人们也能在河边休闲散步。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沿岸排污管并没有完全截止,中水作为回冲水的水量也不够,我们的河又开始恢复了脏臭的面目。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该如何吸取前车之鉴,为城市留下更多的河流?维系好每一条河,成为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正视的挑战。

“水十条”第一次明确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国家水治理体系范畴。

政府加大了河沿岸的截污力度,并引入黄河的清流冲入。这样,在污水处理厂、控源截污、综合治理、引来外水等系统模式治理、修复下,母亲河终于起死回生。大家又开始聚集到它的周围嬉戏,河岸上还修建了凉亭,堤坝上种植了能处理污水的水草。

这条河的故事,是我家乡的河的命运,也是我们国家40年来许多许多的河的缩影。不专门指出它的名字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有这样一条河、一个湖。

面对河的前世今生,愿我们社会在飞速前进时,也能有一腔柔情给河流:水流哗哗,河清见底,与蓝天相映;鱼戏浅沙,蟹游虾跳,与芷兰共趣,愿黑臭水体都恢复原有的生机勃勃。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