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黑龙江某村 “龙汲水” 横空出世!非重力排水系统破解严寒地区乡村振兴三大困局

时间:2025-11-03 10:02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作者:清环拓达(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评论(

高质量发展时代,环境产业加速迎来产业化的第三次浪潮,E20环境平台迎时应势,秉持助力企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变初心,联合组建了环境产品领跑者国际联盟,培育面向生态文明新经济的新主力,催化一批引领产业方向、代表中国品牌和中国智造的优秀环境产品。

微信图片_2025-11-03_101723_767.jpg

在黑龙江省一处南北长680米、东西宽280米的村庄里,1000余名村民及往来农家乐的游客近期迎来了一件民生大事——“龙汲水”非重力排水系统正式竣工投用。这个看似普通的排水工程,不仅终结了村庄“雨天积水、污水横流”的困扰,更以创新技术破解了严寒地区、复杂地形下乡村排水的三大核心痛点,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活水”,成为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微信图片_2025-11-03_102017_730.png


冰天雪地+ 坡地密布,乡村排水陷“三重困境”

该村地处东北严寒地带,冬季冰冻线深度达1.8 米,且村内地形高差最大超3米,地势最低处恰好位于房屋密集的村中央。这样的自然条件,让传统重力排水系统在这里“寸步难行”:

●气候制约难突破:传统重力排水需“深开挖、广范围” 沟槽施工,既要穿透 1.8 米厚的冰冻层,又要应对冬季低温带来的冻土开挖、防冻施工等难题,不仅工期成倍延长,人力与物料成本更是居高不下,成为工程初期的 “经济拦路虎”;

●地形限制难规避:重力排水依赖地势坡度引流,但该村“高差大+ 核心低洼区建筑密集”的特点,让管网铺设要么受房屋阻挡无法顺坡延伸,要么因外围选址需额外适配高差,污水处理设施选址更是陷入“无地可用”的窘境;

●民生成本难平衡:村委明确要求“主干道禁止开挖”,避免影响村民日常出行,但传统重力排水管无法灵活绕行;若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又会大幅超支工程预算,陷入“要么扰民生、要么超成本”的两难。


与此同时,随着该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村民生活污水与游客产生的废水日益增多,排水需求与环境改善的紧迫性愈发凸显。如何在不破坏村庄风貌、不增加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建成一套兼顾日常排水、环境整治与旅游配套的排水系统,成为摆在村委和村民面前的“必答题”。


“龙汲水” 精准破局,非重力技术显神通

历经多轮调研对比,该村最终选定非重力排水系统,以“小切口” 解决 “大难题”,精准适配村庄需求:

●低成本适配严寒气候:非重力排水管管径更小,沟槽开挖量仅为传统工程的零头,无需深基坑作业,从根源上规避了冻土开挖的高难度与高成本,让工程在冬季施工的“禁区”里打开了通道;

●强适配征服复杂地形:凭借独特的爬坡能力,系统无需依赖地势坡度即可实现污水顺畅收集,管网可灵活绕行房屋密集区与主干道,污水处理设施也成功选址于合理区域,彻底摆脱地形束缚;

●低干扰平衡民生与成本:全程无需大面积开挖主干道,施工痕迹少、周期短,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村民出行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省去了污水提升泵站的额外投入,实现了“低成本、惠民生”的双重目标。

微信图片_2025-11-03_102022_218.jpg

一月竣工焕新颜,排水“小事” 激活乡村大发展

仅用一个多月时间,“龙汲水” 非重力排水系统便完成了管网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顺利投入使用。如今走进该村,昔日雨后泥泞的路面变得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污水沟被平整的绿地取代,空气中再无异味困扰。

“以前游客来吃饭,看到路边的积水都皱眉头,现在排水通畅了,环境越来越好,回头客也多了!”村里的农家乐老板笑着说。这套排水系统不仅解决了 1000 名村民的日常排水需求,更让该村的旅游接待能力迈上新台阶——整洁的村容村貌、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持续提升,为产业蓬勃发展筑牢了基础。

从破解严寒地形的技术困局,到平衡民生与成本的现实需求,该村“龙汲水”非重力排水系统的成功实践,不仅是一次乡村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场以小工程撬动大发展的创新探索。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这套“活水系统”将继续滋养民生福祉,让这座北方村庄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微信图片_2025-11-03_102025_952.png


编辑:王秀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