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打造地上公园!看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旗下这座污水厂如何树立生态化标杆

时间:2025-10-20 09:54

来源:“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

作者:葛彦桦

评论(

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以下简称"埔地吓三期")是污水处理行业生态化标杆的践行者,以构建全方位生态友好型污水处理体系为核心定位,守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政府与企业互利共赢;核心技术应用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处理工艺,并实现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应用,贯穿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管理成效显著,处理规模达5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Ⅳ类标准,臭气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污泥含水率≤40%,通过智慧化管控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社会价值突出,不仅为约40万人口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保障沙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还通过对外开放、举办公众环保活动传播环保理念,推动行业生态化转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当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肩负着守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凭借在生态化领域的卓越实践,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生态化标杆,为污水处理厂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鸟瞰实景图

图标杆厂鸟瞰图

01.    标杆简介

埔地吓三期由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环境水务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环水启航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环水启航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丹竹头社区,处于水官高速南侧沙湾河流域的关键地段。服务区域覆盖水官高速南侧沙湾河流域9.6平方千米的范围,为约40万人口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保障沙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周边居民生活品质。该厂以高标准践行生态化服务理念,全力构建全方位生态友好型污水处理体系,在行业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向生态化方向迈进。

厂站外观

图厂站外观

埔地吓三期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环水启航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高效完成建设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于2021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该厂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应用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处理工艺,并实现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Ⅳ类标准(TN≤10mg/L,SS≤8mg/L)。

工艺流程图

图工艺流程

2025年,在第四期"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比选中,荣获生态化标杆污水处理厂称号。2023年因其在智慧水务及生态化建设的优异表现,成功入选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典型工程项目案例",成为深圳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工程项目;在BIM技术应用竞赛中,先后荣获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设计组一等奖、第十三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大赛一等奖、"新城建杯"国际BIM/CIM应用大赛市政公用工程BIM组一等奖、第十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优秀奖、第二届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市政杯"应用技能大赛综合组比赛一类成果、2021年"智水杯"全国水工程BIM应用银奖;在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控方面,荣获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深圳市优质结构奖、深圳市优质工程奖、深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等荣誉称号。

113_5_1760925196.png?wx_fmt=png&from=appmsg

图相关荣誉

02.    全过程水质管控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埔地吓三期高度重视工程及生产运营过程的数字化建设,将智慧化技术深度融入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在水质监测方面,购置并安装了各类全流程水质监测仪表,实时、精准地监控全厂进出水水质及生产过程数据。从进水口的水质参数监测,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工艺单元的水质变化跟踪,再到出水口的水质达标检测,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被及时采集和传输。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例如,当进水水质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能够迅速发出诊断和预警,给出决策建议,提醒工艺人员做出工艺调整,确保水质安全可控。这种智能化的监测与调控模式,不仅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大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误差,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化水质管控目标的实现。

03.    优化设计建造运营引领绿色发展

埔地吓三期从空间布局和工艺优化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空间布局上,通过深入的地形勘察和科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实现了全厂污水处理无重力提升。这一创新举措,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量提升泵的使用,从而大幅降低了能耗。据统计,与传统有重力提升的污水处理厂相比,大约可节约全厂约10%左右的能耗,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碳排放。此外,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采用了精确曝气和智能加药技术。精确曝气系统能够根据污水中溶解氧的实时含量,精准控制曝气量,避免了过度曝气造成的能源浪费。智能加药系统则根据水质的变化,自动调整药剂的投加量,确保在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剂的使用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助力了降本增效,还为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化污水处理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04.    资源循环利用助力生态建设

埔地吓三期在资源回收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再生水 100% 利用。再生水一部分用于厂内的格栅冲洗、配药、绿化浇灌以及上盖公园景观用水,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自用供水,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部分再生水则排入沙湾河碧道,作为景观环境用水,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清澈的再生水在河道中流淌,为周边的生态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改善了河道的生态景观。同时,在污泥处理方面,该厂将污泥在厂界经脱水至含水率40%及以下,并进行无害化处置。通过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实现了污泥的减容减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05.    矩阵打造绿色和谐生态综合体

生态化建设是埔地吓三期的核心特色亮点。为了减少臭气对环境的影响,埔地吓三期实施了全厂全流程密闭除臭措施。在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消能井、格栅间、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污泥处理车间等,都安装了完善的臭气密封及收集系统。这些系统将产生的臭气集中收集起来,通过生物除臭塔(洗涤)和生物除臭塔(滴滤)等先进的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最终实现臭气达标排放。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厂区及周边的空气质量,为员工和居民创造了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此外,埔地吓三期注重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 38%。在厂区内,种植了大量的绿植,形成了绿色的生态屏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利用上盖结构建设对外开放市政公园,更是将原本被占用的土地还给了市民,实现了还地于民、与民共享发展理念。市民可以在公园中休闲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能近距离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上盖公园、垂直绿化、去工业化等建设,埔地吓三期实现了与沙湾河碧道的完美融合,打造了一个集污水处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综合体,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臭系统

图除臭系统

06.    社会化促进环保理念传播

埔地吓三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环保知识普及和行业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埔地吓三期定期举办公众环保活动,厂区社会开放程度高,科普展厅、格栅间、生反池、沉淀池、深度处理、污泥脱水间、中控室、化验室、进出水在线监测数据展示、出水口和加药间等共计 11 个区域对外开放。通过组织公众参观,让市民亲身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和重要性,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邀请同行及各大院校参观交流,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参观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埔地吓三期在污水处理技术、运营管理、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据统计,仅在 2024 年,该厂就接待了来自四川省宜宾五粮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中铁碧源水务昆明有限公司、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的参观团队,合计接待人数达到 867 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传播了环保理念,助力了生态建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13_7_1760925196.png?wx_fmt=png&from=appmsg

图科普廊道与展馆

07.    结语

埔地吓三期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生态化标杆,自2021年6月投运以来,凭借BOT模式的高效运作、多段AO+磁混凝高效沉淀池与BIM全生命周期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化、智慧化、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社会化的多维实践,实现了5万吨/日污水的稳定达标处理(出水准Ⅳ类、臭气零浓度、污泥含水率≤40%),为40万人口、9.6平方千米区域提供优质环保服务,同时荣获"双百跨越"生态化标杆、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典型工程项目案例"等多项荣誉,成效卓著。

在行业价值层面,埔地吓三期的实践为污水处理厂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引领行业突破传统运营模式,迈向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发展新阶段;在社会价值层面,项目守护了沙湾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还地于民、与民共享",并通过环保科普与公众互动,提升了全民环保意识,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望未来,埔地吓三期计划进一步推进智慧化建设,提高参数采集率、加大AI技术应用,实现工艺闭环调控与设备智慧运维;同时扩大社会化推广,完善接待能力、加强行业合作与国际交流。相信未来项目将持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推动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