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水视界 | 分区计量中一级分区流量计如何选型?-中国水网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金卡水视界 | 分区计量中一级分区流量计如何选型?

时间:2025-08-22 14:26

来源:金卡数字水务

评论(

管网漏损,如同城市水脉的隐形伤口,不仅造成宝贵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带来高昂的经济损失和潜在运行风险。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分区计量(DMA) 作为当前公认最有效的主动漏损控制技术路径,正在全球水务行业广泛推行。而在这一系统性工程中,流量计的精准选型,尤其是插入式超声流量计的卓越性能,正成为提升分区计量效能的关键突破口。

01 分区计量

漏损控制的精密“手术刀”

分区计量绝非简单的区域划分,而是构建一套集“划分-监测-分析-治理”于一体的动态闭环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

精准定位:

缩小漏点排查范围,大幅提升检漏效率

量化评估:

实时掌握各区域漏损水平,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压力优化:

结合压力管理,有效降低背景渗漏和爆管风险

长效管理:

建立漏损控制的常态化、精细化机制

流量数据作为分区计量的“生命线”,其准确性、可靠性与实时性直接决定了系统成败。因此,流量计的选型必须慎之又慎。

02 流量计选型挑战

传统方案的痛点

在复杂多变的供水管网环境中,流量监测面临多重挑战:

安装制约

大口径管道停水安装代价高昂,影响民生,老旧管道改造空间受限

成本压力

管段式流量计(尤其大口径)购置与安装费用高昂

运维负担

定期拆卸检定、清洗维护耗时费力,增加长期成本

03 插入式超声流量计

分区计量的理想之选

image.png

不停水施工

采用专用钻孔工具,在管道带压状态下完成传感器安装,避免大面积停水,最大限度减少对用户影响和施工成本

适应性强

几乎不受管径限制(尤其适用于DN80以上管道),在空间狭窄或老旧管道改造中优势显著。

初始投入低

相较于同口径管段式超声或电磁流量计,设备购置和安装成本可显著降低30%-50%甚至更多

测量精度高

现代多声道(尤其双声道)插入式超声流量计精度普遍可达±1%,最高可达±0.5%,完全满足DMA对流量变化(尤其是夜间最小流量)精确监测的要求

近乎免维护

无活动部件磨损,传感器探头设计坚固耐用,通常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金卡水务

TUF-C3型插入式超声流量计

709c8a378699e0766dc918547675fd77.png

323fda82b2be5bebc56aaffb2db39760.png

金卡水务将竭诚为您服务!

服务热线:400-0300-349

销售热线:0577-68883322

04 项目应用实例

精准“把脉”,成效显著

插入式超声流量计在全国水务企业分区计量建设中广泛应用。在满足安装规范且适配工况的场景下,设备可实现±1%~±1.5%的计量精度,为分区供水量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相较于管段式流量计,其优势显著体现在三方面:

1)建设效率倍增

支持带压开孔安装,无需停水或管道改造

规避施工审批流程,分区建设周期缩短60%以上

2)漏损管控精准化

高稳定性夜间最小流量监测(误差<±0.01m³/h)精准定位漏损区间

经8省25个标杆项目验证,其漏损趋势分析能力与管段式设备一致性达98%

3)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

零机械运动部件设计降低故障率,维护频次减少50%

远程诊断+三年免标定特性,年均运维成本下降70%

a5bb46af75f243965099f59576f21bae.png

05 结语

智慧水务的流量监测基石

在分区计量这场对抗水资源浪费的攻坚战中,选择合适的设备至关重要。插入式超声流量计凭借其不停水安装的革命性优势、出色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低维护需求,完美契合了DMA建设与运行的核心诉求。它不仅是安装在管道上的一个设备,更是水务管理者洞察管网运行、精准打击漏损、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关键感知节点和数据基石。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如多声道优化、电池续航增强、边缘计算能力提升)和应用经验的积累,插入式超声流量计必将在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城乡节水体系中扮演愈发核心的角色,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坚实的技术力量。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