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环境治理的持续推进,中山阜沙与东凤的河涌正悄然蜕变。中山公用集团下属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公用工程")以技术创新破局治水难题,累计建成截污管网超390公里,推动未达标水体治理进入收尾阶段。而比数据更动人的,是重新焕发生机的河涌场景——牛角正河上农艇竞渡、西罟村小龙艇游弋,非遗传承人感叹:"年轻人回来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成为中山"治水为民"的最美注脚。
01
攻坚克难:技术破局打通“治水堵点"
在阜港未达标水体治理项目中,阜港公路西段的污水管网接驳是项目通水重要节点,其中DN1000现状污水主干管的封堵、导流更是关键因素。面对巨大的污水流量和复杂的现场工况,阜港项目技术团队精准施策、创新突破。
动态封堵避“盲堵”风险
项目团队深度剖析管道清检修图,推演水流路径、来源,据此科学确定封堵点位,有效规避了传统盲目封堵可能引发的溢流风险。
▲临时堵封示意图
“井中井”速战速决
现状井抽水过程中发现其现状井外井室底部渗漏严重,项目团队采用“水下清淤、封堵”,快速完成处理,避免周边大面积水土流失产生的坍塌风险;同时,大胆优化工艺,将检查井修复方案从现场浇筑改为预制安装,一举抢回7天宝贵工期。
成功接驳后,二横河、东海路、北闸涌收集污水通过此段污水主管输送至阜沙污水厂。
▲管道顶进
对于东阜路这一交通大动脉的挑战,团队更是做足准备,通过三维建模精准分析,创新性采用预制骑马井工艺先行试验,最小化了对繁忙交通的影响。目前,2处接驳点已成功落地。这一成熟高效的预制装配技术,将为后续工作提速加码,成为助力实现“8·30”管网贯通目标的关键引擎。
建模分析可行性及施工顺序
现场试验点
安装骑马井
东凤未达标项目则通过管理创新提速,联动水务局建立迁改"绿色通道",将非关键排口纳入农污工程分流实施;专班小组着力破解阻工困局,目前东阜三路仅余1处接驳井,主干管网贯通在即。
02
河涌焕新:清流回归激活民生文化图景
随着污水收集系统日益完善,阜沙、东凤河涌水质持续向好,曾经远离的”亲水生活"正在回归:
今年5月,阜沙牛角正河举办"岐水清流·乐活中山"单人农艇赛,数十艘农艇劈波斩浪,群众聚集在沿岸喝彩;
▲牛角正河进行农艇赛
西罟村"双龙"文化节在7月火热进行,小龙艇巡游引得村民争相拍摄,非遗传承人感慨:"治水成效就看群众愿不愿意亲近河水。现在年轻人主动学划艇,传统文化活了!"
▲西罟步村正进行小龙艇巡游
傍晚的河涌边,垂钓者、散步家庭渐成常态,过去的"黑臭河"现在已变身"打卡地"。
03
治水为民:清流守护与健康防线双轨并行
在加速治水收尾的同时,公用工程治水项目更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对施工区、检查井定期开展蚊媒消杀,从源头斩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结合项目建设建立长效防蚊机制,让生态治理与健康守护同步落地。
夕阳下,小龙艇训练的少年飞溅起清澈的水花,旋挖机的轰鸣化作远处和声。中山的水环境治理正从单纯的“治”迈向更高层次的“美”——曾经的河涌,如今不仅承载着健康生活的愿景,更成为传承文化的舞台。未来,公用工程将充分发挥专业智慧,持续守护这片清流,让每一条河涌都化作一幅流淌的生态画卷。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