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网问题大,资金支持足
该种情况下,需要强化污水收集处理整体规划,聚焦排水系统核心原因,推动规模化系统建设,进行管网系统修复。对于政府投入资金建立与管网进水浓度相关联的正反馈拨付机制,防止资金浪费。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低的,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方案应以提升收集效能为目标,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污水管网建设改造为重点,而不应变成污水处理厂扩建或提标改造方案。
图3-6 排水管网系统化整治方案
3、管网问题小,资金支持不足
该种情况下,管网问题改善所需资金较少,应强化政府内部资金投入机制,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补充资金,持续改善管网运维质量。资金筹集方式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贷款等。
图3-7 绩效考核驱动运维质量改善
目前,仍有地方政府对于管网设施的日常运维没有建立常态化的经费支付机制,导致维护不足、运行效率低。需要加快机制的设立,通过成本预算拨款、购买服务、整体授权支付等保障资金。2025年《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规定“相关区政府负责落实三大片区内移交的公共排水设施日常运维经费和大中修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4、管网问题大,资金支持不足
该种情况下,要建立污水费考核节约机制,降低资金无效浪费。针对管网核心问题,要推动整合性的投融资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改造建设;同时探索“建立”管网市场化付费长效机制。
污水处理按效付费节约机制
针对部分污水厂付费效能不高,需建立污水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效果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在进入浓度偏低的情况下节约资金。在绩效考核指标重新设计上有多种方式,需要结合区域、厂区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构建。
图3-8 污水处理付费考核实践体系一
图3-9 污水处理付费考核实践体系二
水务集团“厂网一家管”运作
针对目前管网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整合交由地方水务集团实施建管一体、按效付费,借助集团资源优势及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对管网进行系统性建造建设。通过厂网一体化能改善水务系统结构效率,可联动再生水、管道直饮水、分质供水等,以综合性盈利补贴管网体系投入。厂网一家管的关键是在政府支持下推动涉水资产整合,常见方式有收购、特许经营、无偿划转等。
图3-10 厂网一体化资产整合
目前管网资产规模大,但缺乏回报机制,盈利性差。管网资产入表,对水务集团的财务报表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将管网资产注入水务集团,能有效扩大企业资产规模,提升信贷能力。可采取由政府主导成立管网公司接收管网资产,水务集团部分持股,实现部分资产入表,并根据股权控制影响程度。后续根据地方水务发展进程,调整水务集团对管网公司的持股比例。
表3-3 污水管网资产划转路径
在厂网一家管的机制,形成定额和定价机制是仍是一项关键工作,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并真正提高效率,防止形成新的“内部核算博弈”。核算定价有赖于成本归集的全面性、科学性、操作性及具备激励性。
推动管网市场化付费机制改革
探索赋予污水管网经营属性,按照“使用者付费”原则建立市场化回报机制。根据现行国家政策,我国居民污水处理费未包含管网收集系统的投入,管网不具备可持续“造血”能力。实践中需要仿照污水处理厂市场化经验,探索在居民端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中增加“污水收集排放环节成本”,形成付费定价资金来源。需要注意,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管网的密集度有效提升,具备规模化运营提升空间及再开发价值,价格发现机制可行性显著增强。
图3-11 污水处理服务费成本构成
目前在地方已有多地探索污水收集投资资金纳入污水处理费,形成明确的资金来源渠道。《浙江省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浙价成〔2018〕160号)“第六条 污水处理定成本包括污水收集输送成本、污水处理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第七条 污水收集输送成本是指污水收集输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动力费、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监测检验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及其他费用等。”《南通市区污水处理服务成本规制办法》(通财规〔2020〕1号)“第四条 污水处理服务成本由污水处理环节成本、污水收集排放环节成本和总部管理费用构成。”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