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技破局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环境耦合型灰色生物膜技术成果评价会的深度启示

时间:2025-07-01 09:18

来源:凌志集团

评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核心命题,正面临“分散式污染难管控、资源化利用缺路径、技术适配性不足”等现实挑战。

2025年6月29日,由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 主办的 “环境耦合型灰色生物膜农村灰水回用及资源化处理系统”科技成果评价会 在山西原平盛大召开,汇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以科技之智解码农村污水治理新路径,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创新动能。

一、实地探源:解码技术落地的“乡村实践样本”

image.png

评价会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石镇龙处长、武亚川主任,原平市冯小宁书记、张玮华副市长、政协李保山副主席及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环保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彭应登总工、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傅涛、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院朱帅院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科学研究所李翔研究员、科技部火炬中心周迎研究员、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审查组魏玉栋组长、住建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潘蔡叶主任、山西省忻州筑龙施工图审查公司张晓明总工、忻州泰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牛盼盼总经理等与会代表深入原平农村示范现场,实地观摩技术应用成效,在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凌建军院士及其团队的讲解中,环境耦合型灰色生物膜技术的“乡村适配逻辑”逐步明晰:

•聚焦“灰水”治理:针对农村厨房、洗浴、洗衣等分散式灰水(污染负荷相对较低、可资源化潜力大),构建“收集—处理—回用”闭环;

•环境耦合设计:技术体系充分适配农村“用地分散、运维简易、成本敏感”的环境特征,采用模块化设备,占地仅传统工艺1/3,无需专业运维人员;

•资源化突破:处理后出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庭院绿化、冲厕补水,实现“污水变资源”,每户日均节水超50%,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节流”新方案。

image.png

现场,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原平市领导与专家团围绕“长期运行稳定性”“极端气候适应性”等乡村实际需求展开研讨,技术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耐低温、低能耗”表现,成为关注焦点—设备通过灰色生物膜的菌群适配优化,在5℃环境下仍保持高效处理能力,运维能耗较同类技术降低40%。

二、权威论道:科技成果的专业审视与突破认定

评价会环节,韩布兴院士(中国科学院,线上)、彭应登总工(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傅涛(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朱帅院长(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院)、李翔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周迎研究员(科技部火炬中心)、魏玉栋组长(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审查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潘蔡叶主任(住建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等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以“国际前沿视野+工程实践维度”对成果进行严苛检验:

image.png

▶ 技术创新的三大突破

1.“环境耦合”机制创新:突破传统处理技术与农村环境“水土不服”的瓶颈,通过生物膜与自然环境的协同代谢,强化污染物降解效率,抗冲击负荷能力提升3倍;

2.灰色生物膜技术迭代:研发耐污染、易挂膜的复合生物膜材料,结合“厌氧-好氧”耦合工艺,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92%、95%,远超农村污水排放标;

3.全流程资源化体系:构建“灰水→净化水→资源回用”产业链,配套开发中水回收装置、有机肥联产系统,实现“污染物负价值归零”。

▶ 成果定论: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标杆

image.png

经“资料审查、技术质询、数据核验”全流程评审,专家团一致认定:该技术在农村灰水治理的“环境适配性、资源化效率、经济性”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分散式农村污水“低成本、高效用”处理技术的国际空白。

三、价值共振:从技术创新到乡村振兴的多维赋能

此次成果评价,不仅是对一项技术的肯定,更是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科技+产业+民生”协同发展的范本:

▶ 生态价值:破解农村污染“顽疾”

农村灰水长期直排,是造成河道黑臭、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污染的重要诱因;该技术通过“源头截污+循环利用”,可使单村水体污染负荷降低80%以上,从根本上扭转“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治理困局。

▶ 经济价值:激活乡村“微循环”

降本端:模块化设备造价仅为传统污水处理设施的60%,运维成本低至200元/年;

创收端:资源化(如灌溉用水、生物有机肥)可反哺农村,带动村民增收,形成“治污—增收”良性循环。

▶ 社会价值:呼应“宜居乡村”建设

该技术的低干预、易维护”特性,完美适配农村“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的现实,无需大规模管网改造,单户或联户即可建设,为全国超200万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加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落地。

四、未来展望:让科技之花遍绽乡土

当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率不足30%,技术供给与现实需求的鸿沟亟待填补。凌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成果持有方,已启动“技术推广三年计划”:

•区域试点:在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缺水省份建设示范村,形成“技术—政策—市场”协同的落地模型;

•标准构建:联合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科研院校制定《农村灰水资源化处理技术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模式创新:探索“政府补贴+村集体参与+市场化运维”的模式,破解农村治污“资金链断裂”难题。

从原平的田间地头,到全国乡村的生态突围,环境耦合型灰色生物膜技术的突破,本质是一场“科技向下扎根”的实践——它证明,唯有让创新成果适配乡村肌理、解决真实痛点,才能真正激活生态振兴的“一池春水”。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