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宜章县玉溪河黑臭水体整治一期项目(玉溪新区污水处理厂及麦子桥至107绕城线段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推荐单位:湖南鑫远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湖南省 郴州市 宜章县 玉溪镇曹排村7组
项目概况
宜章县玉溪河黑臭水体整治一期项目中,玉溪新区污水处理厂厂区位于宜章县燕塘路以东、滨湖路以南区域,收纳玉溪新区4km²区域内生活污水。厂区占地49.38亩,总投资4421.42万元,处理规模为一期10000m³/d,二期10000m³/d。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全长17600m,尾水最终排入玉溪河。污水处理厂采用“A2/O+高效沉淀+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工艺,排放标准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执行。尾水排放玉溪河配套实施麦子桥至107绕城线段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项目,全长2.3km,河段下游的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
示范意义
随着宜章县玉溪新城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直接威胁到周边水体生态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甚至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作为宜章县“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环保项目,旨在通过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实现生活污水的全面收集、高效处理与达标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为玉溪新城乃至整个宜章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该项目为宜章县玉溪河黑臭水体整治一期项目的部分内容,项目同步进行了河道治理建设,通过引入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生物膜技术等,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示范如何通过自然与工程结合的手段解决黑臭问题,避免单纯依赖“硬质化”工程。直接解决玉溪河沿岸居民长期面临的黑臭水体问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形成“以治水促民生”的示范效应。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尾水进入玉溪河,经相应技术治理,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体标准。
(2)社会效益
本项目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削减污染物排放,改善玉溪河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河道治理与滨水空间优化增加公共休闲区域,提升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氛围,增强政府与民众信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生态民生协同范例。
(3)生态效益
本项目通过新建污水处理厂,实现生活污水高效处理,大幅削减污染物入河量,使玉溪河水质从黑臭提升至地表水III类及以上标准,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不仅解决了玉溪河黑臭问题,更重建了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形成“净化-修复-防护-循环”一体化生态效益链条,为长江流域中小河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恢复样板。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厂——网——河”一体化治理技术。
(2)工艺/装备原理
该项目污水处理厂采用“A²O+高效沉淀+滤布滤池+紫外消毒”组合工艺:A²O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三阶段生物反应脱氮除磷;高效沉淀池投加混凝剂强化悬浮物与磷的去除;滤布滤池通过纤维转盘过滤截留微米级颗粒;紫外消毒破坏病原微生物DNA,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实现污水深度净化与资源化回用。
项目河道修复集成多项技术:高效曝气增氧技术通过纳米曝气盘提升水体溶解氧,激活微生物活性;基底改良技术清除黑臭底泥并铺设透气基质,阻断内源污染释放;水生植物协同净水技术种植美人蕉、苦草等吸收氮磷,搭配水生动植物(如螺类、鱼类)构建食物链,强化生态调控;微生物强化技术投加复合菌剂加速有机物分解。多技术协同重建水体自净能力,实现生态长效平衡。
(3)工艺/装备特点
污水处理厂组合工艺具有高效、稳定、节能的特点。A²O工艺通过多级生物反应实现同步脱氮除磷,适应水质波动;高效沉淀池通过混凝剂强化去除悬浮物和磷,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滤布滤池采用纤维转盘过滤,截留精度高(可达5微米),且反冲洗水量少,运行成本低;紫外消毒无需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杀菌效果好。整套工艺组合灵活,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兼具经济性与环境友好性。
河道修复技术体系注重生态修复与长效治理。高效曝气增氧技术采用纳米曝气盘,氧利用率高,能耗低,可快速提升水体溶解氧,改善黑臭现象;基底改良技术通过清淤和铺设透气基质,阻断底泥污染物释放,同时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基础;水生植物协同净水技术结合沉水植物(如苦草)和挺水植物(如美人蕉),形成立体净化系统,搭配水生动植物构建完整食物链,增强生态稳定性;微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投加高效菌剂,加速有机物降解,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多技术协同治理,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生态平衡,适用于中小河流黑臭水体修复。
(4)应用工业领域
市政污水治理、河道黑臭治理与水生态修复。
(5)工艺/装备流程图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