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如何以标准化带动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12 09:1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陈伟浩整理

评论(

林翎指出,在整个环保领域,大量环保设备设施和技术设备尚未形成质量分级和领跑者标准。当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已经联合E20环境平台成立“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在环境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希望通过推动领跑者制度,助力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回归环境产业服务属性本质为引领,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创新性提出环境服务领跑者“1+6”系列标准体系,并在产业化程度最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垃圾焚烧领域落地实施,即“1”个质量分级与“领跑者”评价总则,“6”个污水处理与垃圾焚烧“六化”的“排行榜”评价要求。

为引领环境保护向环境服务的标准化跃迁,E20环境平台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以及水务和垃圾焚烧领域领跑企业代表,共同携手发起环境服务“领跑者”系列标准体系。

目前,第一批环境服务标准成果已发布(详见: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服务“排行榜”评价系列标准发布实施)。第二批立项的9项环境服务系列标准已经开始征求意见阶段:《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智慧运营管理“排行榜”评价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资源再生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友好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精细管理服务“排行榜”评价标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智能运维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枢纽循环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社会开放服务“排行榜”评价要求》。

03绿色低碳标准化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512092101.png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十四五” 期间,国家又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简称“《纲要》”),涵盖了七方面重要内容,其中第三项就是和绿色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

近日,国家层面发布了双碳政策体系中的又一个“N”,即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在国家层面上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全貌的标准体系框架,主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全覆盖,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方面,实现碳排放重点行业和领域全覆盖;

第二个原则是多维度,一是目标、技术、管理、评估全流程维度;二是基础共性、碳减排、协同降碳、碳清除、市场化机制的技术路径维度;三是针对国家、地区、园区、组织、产品的不同对象的维度;

第三个原则是多层次,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微信图片_20230512092107.png


该《实施方案》围绕这个体系框架,下达了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提出了绿色低碳标准“四大行动”,包括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和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以及绿色低碳标准的国际合作行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

04环境产业标准体系框架

微信图片_20230512092111.png

林翎表示,环境产业的标准体系涉及到大气、水、固废、噪声等领域,与环境产业配套的标准,就是从环境产业的不同领域做相关设施、产品、药剂或者环保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标准,服务效果评估等,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还会遵循强制性的标准要求。

整个环境产业的标准体系就是一层一层往下细分,具体到水务领域这个子体系,林翎重点介绍了三类相关标准,一是,污水处理用曝气机、搅拌机等环保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二是,《高效能污染物控制装备评价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三是,《环保系统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

微信图片_20230512092117.png



我国环保产业标准化现状

截至目前,国内已发布标准4569项:水、气、固污染防治领域标准较多,环境修复、环保服务类标准较少;行业、企业标准较多,国家、团体标准较少;具体内容中,监测检测方法、设备产品标准较多,性能测试、工程运维、服务标准较少。

05环境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林翎强调,虽然我国环境产业在许多重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但目前仍难以获得用户的品牌认可,各种“乱象”仍然存在:市场化能力差;运营管理依靠经验;行业无序竞争;机制不完善;重工程、轻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跑者”品牌。

林翎认为,下一阶段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应从技术突破和工程化转向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并从四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优化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优化环境产业的结构,推动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等新型环保业态的发展;在环保通用装备、仪器仪表和水、气、固等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品供应集中度和品牌认可度;拔高环保装备产品制造加工标准来提高环保装备产业门槛,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环保装备,减少无序、低端竞争,避免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集中优势形成发展合力;鼓励环境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