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 四方面完善市政供给体系

时间:2022-05-19 09:55

来源:中国固废网

评论(

(四)创新赋能、活力复兴,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利用

推进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促进创新引领、功能调整和高效利用。分级分类确定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引导老旧厂房引入新基建、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根据园区内各宗地的投资、地价、产出等情况,开展各类型园区的综合效益评估,分级分类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 和提质增效。

五环路以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旧厂房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引入产业创新项目,完善城市功能、补齐配套短板;五环路以外其他区域的老旧厂房聚焦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特色文化商业区内的老旧厂房,鼓励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型服务消费载体,形成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文化地标,打造新型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合理利用老旧厂房适当补充教育、医疗、文体、停车、便民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等配套居住设施。制定政策明确老旧厂房内部加层改造的管理细则、面积认定标准及手续办理流程。提升园区运营服务水平与产出效益,探索园区改造与产业更替相结合的微利可持续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规划、土地和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盘活市属、区属国企存量工业用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厂房更新改造。

四、聚焦环境治理,塑造活力公共空间

凸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以公共空间的系统性精细化治理、建筑风貌的改善提升、蓝绿空间的活力激发为抓手,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塑造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丰富的城市开放空间,激发街区活力,实现高品质宜居城市。

(一)线轴统领、块点激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通过“线轴统领—块点激活”的实施框架,贯彻精细要素统筹下的一体化更新改造方式,完善与丰富城市整体景观体系,细化公共空间与风貌管控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要求,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与服务效能,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市民使用需求的高品质场所。

线轴统领,强化城市格局性轴线和大尺度线性空间的景观品质。塑造长安街、中轴线等城市重要轴线沿线的公共空间,开展街道环境整治和沿街界面风貌提升。提升温榆河、清河、通惠河、坝河、亮马河等河流沿线环境,形成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城市公共景观带,融合蓝线两侧的城市空间,打造可达、舒适的慢行体系。改善京张铁路、京秦铁路、京广铁路等铁路沿线的城市空间,缝合铁路两侧的公共空间,加强铁路两侧空间的联通性。改善城市环路和重要干线两侧的交通组织环境,协调好道路交通空间与两侧道路广场等用地空间,提升沿线公共空间品质,形成安全有序的慢行空间和清晰简洁的街道界面,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块点激活,提升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活力节点和小微空间的

场所品质。围绕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公共场所。围绕重点景区和商圈的改造升级打造具有时尚气息的活力场所。围绕轨道微中心塑造周边空间及地上地下一体的整体环境。利用腾退空间、闲置空间等零散空间,打造广场绿地、休闲公园等小型便民开放空间。利用桥下等未被充分利用的消极空间,打造有一定实效的公共空间。

精细统筹,推动公共空间的一体化治理,鼓励多元市场化主体提供第三空间及多样化的共享空间。鼓励整合建筑实体与公共空间、相邻的公共空间,推动多主体管理权属空间的融合设计与改造实施。强化街道空间的统筹一体化设计,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加强道路与建筑退线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完善慢行交通网络, 改善慢行出行环境,对缺少行道树的街道进行补种,替换冠幅稀疏的行道树,保证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强化滨水空间蓝线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形成水体、岸线、绿地、道路及滨水地块良好衔接、融合的开放宜游宜赏空间。鼓励建筑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周边的道路空间、绿地空间、滨水空间、闲置边角空间等进行一体化更新设计和统筹实施。鼓励利用开放公共区域及附属空间等形式引入公共书店、共享大堂等第三空间,提升社区文化设施多样性。

(二)优化设计、协调风貌,改善城市特色景观环境

建筑更新应把握首都城市的基调与多元化,融入城市整体环境。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更新形成适宜的风貌,做到形式符合功能、形制符合身份、形象符合角色、形态融入环境。通过建筑界面优化,促进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街景,围合出亲切宜人的公共空间。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应开展环境整治,对重要节点空间或传统街巷沿街立面和路面进行整治改造。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的老旧建筑,应保护建筑风貌、挖掘建筑文化价值,打造建筑精品。对于建筑风貌影响整体环境、品质较差的老旧建筑,可通过更新改造使其建筑空间体现当代设计水准,打造新时代的建筑精品。

加强城市家具、广告牌匾、市政设施等的更新引导,与城市

风貌协调融合。结合城市环境特色,设计形象得体、排布有序的城市家具。王府井地区按“一楼一策”要求精准提升建筑风貌,精心设计和排布建筑立面上的广告牌匾,塑造整体形象简洁、秩序明朗的建筑第二轮廓线。对街道空间范围内的电力、通信、交通、监控等各类箱体及线杆进行整合和布局,推动设施的集中化、小型化、隐蔽化设置,鼓励多箱并集、多杆合一、架空线入地,提高街道空间利用的效率和秩序。

(三)改善环境、提升品质,优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

着眼市域蓝绿空间体系,从环境品质、服务供给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加强更新和治理,提升城市绿地、滨水地区的景观环境, 优化周边区域城市功能,激发城市空间活力和价值。

依托市域“风景自然公园体系—城市公园体系—绿道体系” 三级绿地游憩体系,重点面向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城市公园集群和城市绿道,强化城市绿色空间的体系性、连通性、开放性和功能性,丰富绿色空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活动内容,塑造功能复合、品质优越的绿色区域。

面向市民日常游憩需求,提高各级公园绿地、小微绿地、附属绿地的品质和功能。在现有公园绿地中适当增补景观化、智能化、节能环保以及适老适幼的休闲设施,考虑公共活动使用,增补活动场地。整合利用城市零散闲地、边角碎地、街道胡同转角空间与建筑退线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鼓励公共建筑前空间、商业建筑前附属绿地、适宜的道路附属绿地开放,配置游憩设施。

1...891011121314...1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