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 四方面完善市政供给体系

时间:2022-05-19 09:55

来源:中国固废网

评论(

(三)保障基本条件,全方位推动城镇棚户区攻坚

严控范围、标准和成本,做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攻坚。加强政策和工作机制创新,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力推进征收拆迁, 尽快实现项目“拔点”收尾和逐步“销账”。坚持资金统筹思路,充分利用棚改专项债,建立项目滚动开发分期供地机制,研究区域内资金统筹和“预收储”机制。坚持棚改安置房建设先行,做好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与城镇棚户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工作。

三、助力经济发展,创造高效生产空间

充分挖潜存量资源,创造高效生产空间,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助力构建特色与活力兼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聚焦高精尖产业构建和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低效用地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老旧楼宇低碳节能、智慧数字改造,助力推进碳中和。促进存量产业空间和消费空间活力复兴,推动城市资产价值提升。支持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

(一)产业提级、数字拓展,推进老旧楼宇升级转型

推进老旧楼宇升级转型,提升楼宇商业品质和发展效益。推动产业功能提质增效,满足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金融管理、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为产业高端转型、高能级企业落位提供载体。加强现代服务业融合,探索分散业权楼宇升级改造的实施路径并推进实施。鼓励通过空间疏解、腾挪、置换等方式, 整合闲置空间,补充人才公寓、职工宿舍及公共配套设施,促进职住平衡。加强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推动先进高性能节能技术与产品应用,打造现代智慧、绿色低碳的高品质楼宇。以福成服装大厦更新经验为示范,鼓励将传统的服务空间打造为开放的城市客厅,为周边群众提供休闲文化空间,实现功能叠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多样化办公空间,鼓励楼宇利用开放公共区域及附属空间引入咖啡厅等第三空间,提升商务空间多元活力。鼓励楼宇更新带动周边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营造动静有序、具有艺术氛围的景观环境。研究制定老旧楼宇认定标准、楼宇改造效果评估标准,纳入楼宇税收、企业入住率、综合节能率、引入企业能级等指标,形成评估后奖励机制。

核心区老旧楼宇更新应坚持服务中央保障需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改善民生补齐设施缺口,加强现代化治理和专业化运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形象。促进金融街、东长安街、东二环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 拓展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城区老旧楼宇更新应匹配功能区产业定位,提升楼宇品质和发展效益。推进中关村分散业权楼宇升级改造,优化创新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老旧楼宇转型为国际人才公寓。推进 CBD 数字贸易、国际金融、高端商务服务产业发展,增强高品质楼宇集聚程度,完善 5G 设施布局,合理补充创意办公空间、人才公寓、文旅商配套等设施。推进望京、酒仙桥、奥体中心区信息技术、新媒体、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推动生活服务设施品质化、便利化发展。平原新城及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老旧楼宇更新应优先发展符合“十四五”规划、《总体规划》、各区分区规划、功能区规划定位的产业功能,促进产业功能提质增效。

(二)国际视野、消费引领,推进商圈商场提质增效

推进传统商圈、商场以体验化、数字化、特色化、社区化为导向,围绕业态品牌调整、空间品质提升、营销模式创新、交通组织优化等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发展新场景、新消费,结合个性化需求丰富体验类业态,将商圈、商场打造成为品牌集聚、供给丰富、功能完善的重要消费承载地,激发消费增长潜力,确保商业设施规模基本稳定。鼓励功能混合,合理引导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健康、养老等功能与商业兼容,创新供给方式,补齐服务短板。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承办国际消费节事,扩大入境消费,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鼓励商业向周边纵深空间延伸,通过合理设置外摆、策划分时步行街、精细设计广告牌匾、灯光照明、艺术雕塑等形式,提升街区活力。鼓励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地下空间补充社区商业短板,提升社区商业的均好性和服务水平。优化商圈步行环境,合理组织 SKP、三里屯等商圈的通道和人流动线。

落实《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要求,提取全市 52 个主要商圈并明确更新实施重点。核心区传统商圈更新应充分利用商业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聚集的优势,展示首都形象、体现古都特色。注重对社区商业设施短板的补充,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补充便民商业。中心城区传统商圈更新应以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基础,摸清短板和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欠缺设施,提升城市品质,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形成一批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对首都消费市场贡献卓越、消费者满意度高、为市民服务的成熟商业中心。副中心传统商圈更新应在“组团中心—家园中心”模式框架下,满足居民高品质和便利性购物需求。平原新城及地区传统商圈更新应持续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数量和密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城乡均等的生活性服务业需求。强化地区级商业中心的能效,增强商业设施对周边居民的吸引力。

(三)“两区”引领、创新探索,推动产业园区更新提质

推进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提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求为引领,以园区自身功能定位和核心产业为依托,充分挖掘低效存量资源,聚集创新要素,为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预 留空间。鼓励产业园区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提高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支持产业园区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 创新面向各类人群的住房保障模式,促进产居融合。统筹兼顾“两区”建设需要与区域规划功能实现,借鉴日本东京及中国河北雄安新区合理确定租赁时间缩短土地资源开发的“空窗期”,提升城市开发的节奏和质量的经验,通过将土地从城市“资源”变为 “资产”,达成服务产业及土地预热目标,提高土地开发效率。“三城一区”坚持“科学+城”打造高技术产业集中承载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 推动产业与空间高效匹配,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临空经济、商务会展和数字贸易,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副中心围绕金融创新、高端商务集聚高端功能。城南地区推进高端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

1...78910111213...1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