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水资源化新政对供水行业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1-01-16 15:48

来源:E20绿色工厂、E20供水研究中心

作者:陌然浅笑、春山沉雪

评论(

近日,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导意见》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近期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不过大多集中在污水、再生水和膜处理领域,那么《指导意见》对供水行业有什么影响呢?供水行业未来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快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近日,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指导意见》的发布对工业废水治理企业和膜行业属于利好,那对供水行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一个地区未来每年的市政供水总量增速趋于放缓甚至保持稳定,污水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可能会影响部分地区供水企业的供水量,尤其是市政供水直接供给工业企业的供水量。这既体现出国家优化整体供水结构的导向,同时也给供水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聚焦《指导意见》,多条内容可能与供水行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小编汇总梳理以下3个关键词:

01区域、领域

从区域看,《指导意见》提出,以缺水地区和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在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

《指导意见》 对重点区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不难判断,《指导意见》对分布在缺水地区的供水企业影响可能更大,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黄河流域等严重缺水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需求更加迫切。

从领域看,《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从“加快、积极推动、稳妥推进”不同的修饰词,我们大体可以判断工作的紧迫性程度。相较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农业农村污水处理相对没有那么完善,需要稳妥推进并不断完善,在此不进行赘述。

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基础。现阶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设施比较完善、布局合理,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推进生活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是重点。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如前所述,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提高可能会影响部分缺水区域的供水企业供给工业用户的供水量。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为6015.5亿m³,其中农业用水量3693.1亿m³,工业用水量1261.6亿m³,生活用水量859.9亿m³。供水行业用户主要为工业和生活用水,从数据测算,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大约是3:2的比例。鉴于农业污水资源化利用需要稳妥推进,现阶段,污水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主要在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部分,相较而言,对工业用水形态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实际上,当前工业水的零排放和梯级利用已经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展开,例如:

1)广东:2019年3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园区应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设置给排水系统。

2)浙江:2018年6月8日发布《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指出,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和生活小区为重点,继续推动“污水零直排区” 建设试点工作。

3)《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污水排入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与其他污水混合处理,执行间接排放标准,染整污水进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经由城镇污水管线排放时,应达到直接排放限值。

未来,工业各行业产业布局会越来越合理,更多的工业企业会进入工业园区,园区一般都有第三方污水治理公司,对园区污水进行统一处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污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会越来越高,此外,政策的加持也会不断倒逼工业污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提高。

从再生水利用率的目标看,非常明确,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然而,现阶段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却并不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城镇再生水利用量94.02亿m³,全国污水再生利用率为15.98%,还有很多地区仍未启动再生水利用。15.98%距离25%的目标还有近10个百分点的距离。

经过前面的分析,要想达到再生利用率的目标,最主要的途径可能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因此可能会影响相应的供水企业,尤其是缺水地区以工业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供水企业,供水企业需要思索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

02统一配置

《指导意见》提出,将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指导意见》还表明,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将再生水纳入供水体系。因再生水系统与原有供水系统不同,不仅需要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更需要建设新的再生水管网,向使用再生水的用户提供报装、收费等终端服务。那么由谁来建设?谁来运营?如何收费?是否有供水企业参与其中的环节?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都需要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统筹部署,明确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推进方案。

03定价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

未来再生水能够有序推进的核心在于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价格体系更是会直接影响市场的活跃度。对用户来说,再生水价格带来的用水相关总成本必须低于市政供水价格带来的用水相关总成本(不光是水费,还有用户保养设施的成本等),才能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让用户愿意使用再生水。如果仅有政府强制要求工业用户使用再生水,就难以获得可持续的驱动力。更为本质的是,再生水的制水成本与市政供水的制水成本孰高孰低的问题。

《指导意见》的发布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对供水结构的合理优化。不可否认,《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会对供水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供水行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小编梳理以下3点建议,仅供参考 :

01回归用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供水企业可以对水进行分类,细化产品和服务;从均衡性的角度出发,逐步延伸供水范围,解决城乡供水差距;弥补城镇老旧小区供水短板,保障终端用水安全。从充分性的角度出发,有条件的供水企业可以主动探索分质供水和高品质供水。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分配并利用不同条件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优水优用,水尽其用”,与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核心目的都是节约水资源。

1)现阶段,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分质供水:

义乌:义乌是一座缺水型城市,自2014年以来,义乌市投资5.5亿元,在主城区铺设了20多公里中水管网,连通供水动脉,率先推进全域一体化、规模化分质供水。义乌市分质供水工作总体思路为: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污水回用水),主要用于工业、市政道路绿化浇洒用水及生活杂用水,而将优质水源用于生活饮用水。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年置换优质水资源1亿m³。

宁波:宁波市政府2002年率先提出“分质供水、优水优用、水尽其用”先进理念,即充分利用河网水资源,经工业水厂处理后供给工业企业生产使用,同时腾出优质水库水资源用于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使用。2017年7月5日,宁波市城管局供排水集团工业供水已实现累计供水5亿吨,这意味着工业供水为宁波居民生活用水“腾”出相当于3个白溪水库优质水的同时,为受水企业节约水费支出10亿元。

垫江县:2020年11月26日,垫江县水利局组织召开了垫江县直饮水(分质供水)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对推进垫江县直饮水(分质供水)奠定了基础。

2)加强探索高品质供水。污水资源化利用企业未来可能会向中低品质水进行发力,而供水企业本身拥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业用户群体,随着用户对美好生活、美好用水的向往日益强烈,可以尝试推进对高品质水的探索。

3)强化漏损控制。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我国2018年城镇公共供水漏损率为14%,据E20研究院测算,2020年也维持在相当水平。供水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并行,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降低漏损率,以从另一个维度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和效果。

02理顺供水价格机制

如果说《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带来了“量”上的不确定性,那么供水行业可以积极转换思路,加快推动“价格”的理顺。如果供水质量和供水服务得到了提升,价格也需与之相匹配,回归到一个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并加速落地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设置这些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节约水资源,但现阶段,还未真正完全起到节水的作用。因此,各地可不断健全完善水价机制,一方面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保障供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03加强能力储备

供水行业原本是离用户最近的群体。如果供水企业有想法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或再生水建设、运营、服务中的某环节,可以加强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能力建设,以实现主动拓展延伸。

此外,供水公司也可从自身不断打磨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一方面,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下,供水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供水服务的能效,例如,搭建水司智能管控中心大数据平台、建立城市供水优化调度系统模型、优化水泵设备的能耗等。

另一方面,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实现控制数字化、管理协同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主动化。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