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汩鸿环保: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助力南京滨江水环境质量提升

时间:2021-07-20 13:27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评论(

E20环境产业圈层汇聚了数百家中国环境产业 中最优秀的企业,积累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行业案例。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2021中国水务案例专题,展示具有示范意义的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南京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

项目名称:南京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

推荐单位:汩鸿(上海)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截流成套系统提供

项目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

项目概况

跨江而踞、拥江而兴的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GDP超万亿的经济重地,在长江经济带上是一个独特的标志性城市。

近年来,南京市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聚焦民生关注,制订了水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作为典型的滨江新区,南京市江北新区依江建城、依水兴业,是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落实“长江大保护”是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水环境整治的标准更高,肩负的任务更重。

新区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高效治水”的总体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实施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一期项目、江北新区水环境提升系统三期(大桥北路以南)项目、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顶山片区河道排口整治工程)等多个水环境整治项目。

南京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工程项目,标志着江北新区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好消除黑臭水体歼灭战、彰显水韵特色和生态魅力上又迈出坚实一步,续写“南京与长江,相依更相生”的精彩故事。

项目示范意义

南京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工程项目,为江北新区段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汩鸿环保生产制造的德国水泰和(Steinhardt)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设备的运行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精确计算、智能截污,能够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实现雨污分流、防洪排涝,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减少和避免河道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为南京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助力新区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南京“新主城”,让新区有“颜值”更有“内涵”,对全省、全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和支撑作用。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智能截流成套系统。

(2)技术工艺/装备特点

多种控制模式,可实时监控(本地控制柜控制,远程SCADA控制,手机APP控制),多种应急断电保障措施(UPS,蓄能器,手动液压泵),配置摄像头可实时观察井内设备情况。

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在雨污分流尚未实施完成或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后仍有雨污混流的情况下,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可分流旱流污水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储存初期雨水,管道内的污水通过截流井流向污水管道,做到污水零直排。

2) 在雨污分流完成后,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主要分流储存初期雨水。当下游污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有富余承纳能力时,旱流污水与静置后的初期雨水下部污水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若下游污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无富余承纳能力时,配合滤布滤池就地处理静置后的初期雨水上清液排河,减少雨水对污水网负荷,确保污水网正常运行。

3) 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可自动完全关闭或打开入河闸门,既能防止河水倒灌,也不影响雨天行洪。

4) 多种控制模式,可实时监控(本地控制柜控制,远程SCADA控制,手机APP控制),多种应急断电保障措施(UPS,蓄能器,手动液压泵),配置摄像头可实时观察井内设备情况。

(3) 厂区/项目地/工艺设备照片

image.png

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安装现场

image.png

一体化智能截流成套系统安装现场控制柜

image.png

冲洗设备

image.png

除污设备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