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保产业十年:如何握住那只看得见的手

时间:2019-03-26 13:44

来源: JIEI创新实验室

作者: 晨曦重名

评论(

最典型的当属污水处理、电厂脱硫、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就是一面环境政策刺激治污需求,一面制定完善价格等经济政策吸引市场主体,让治污有利可图。这几个细分领域,无论是工作进展还是产业化水平,都有了突出进步,并具备向外输出的能力。

聚焦:环保装备业vs环境服务业

发展环保装备业是工信部门的主打。从2012年起,连续出台政策,但每次的亮点都在产值上。

2012年《环保装备“十二五”规划》:维持年均增长20%, 2015年达到5000亿;

2014年《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2016年实现产值6200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

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

去年以来,工信部转换了思路,加强了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化要求,提高准入门槛。先后对大气、污水、监测仪器等行业制定装备制造业的规范条件,大气方面已经公布了三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后两个则是于日前向社会征求意见。

客观地讲,环保装备近十年发展速度不错,年均增长率为20%以上,国产化率得到显著提升。但稍微近看就会发现,这个行业 “小、散、乱”的底色仍未改变,实力和成长能力俱佳的领军企业依然空缺;整体上,市场竞争、研发水平,没有实现质变。

而环保系统一直推动的是环境服务业,也得到了很多环保产业行内人的认可,认为是引领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业态。

image.png

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4月发布《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了环境服务业在环境产业中的地位,提出推进环境保护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和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制定《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环境服务业试点。

环境服务在我国环保产业中的比重迅速提升,成为事实上的主导力量,实现从工程设备向服务转型的环保企业,也纷纷为资本市场所看好。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比照威利雅、苏伊士环境服务巨头,国内环保企业很快热炒起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的概念。

从理论上,环境综合服务直接和地方政府和园区合作,业务范围广泛,项目规模和成长性数倍、数十倍放大,企业和产业的规模也能成倍放大;直接针对治理效果,可以有效整合环保产业链各环节,有助于引领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提升。

但几年下来,量变是发生了,大家期望的质变却迟迟未来。

有条件接工程的环保企业很容易转型成环境服务商;而只要通过购买一个团队或借用一个资质,就能迅速跳进另外一个陌生的业务领域;而搞定一个大客户,就有希望拿下当地水气固废的一揽子业务。

相当数量的环境综合服务商是这样迅速长大了,上市了,赚钱了,和资本一起玩耍了,但长起来的是虚弱臃肿的脂肪,还是可以抗风险、长期奔跑的肌肉,短时间内看不出来,长时间的观察总会有结论。

真火还是虚火:三个十条的上下半场

2013年起,国家陆续出台水气土三个十条,污染治理全面铺开,国内环保产业因此又获得了一波加持,资本市场一度反响非常热烈。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三个政策市的温差很大。

水十条里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和PPP一相逢,属于天雷撞地火,来的猛烈,去的果断;

气十条引发的大动作、大投资大部分在传统的能源和传统工业领域,一次性投入的治理、监测设备和工程火了一把,但业务没有持续性。细分领域里当年的明星企业,在回款这个行业老大难问题面前,纷纷败下阵来。

而土十条颇有点戏剧性,在发布前后的一两年里,相关企业数量从个位数猛涨到了四位数。结果2016年文件正式公布后,发现国家的政策导向是风险控制而非全盘治理,理论测算的万亿空间落了空,很多人的梦想也一脚踏空。

中国的环保需求和增长速度可谓全球前列,但未能如预想一般开启广大、稳定且持续的治理修复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先污染后治理式的环保是个花钱甚至要花大钱的事儿,而我们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累积和分配方式,并不足以为之持续地全盘埋单。

必须建立与“全面开战”的各项环保工作任务相匹配的经济支撑体系。比如以“环境污染者、环境受益者付费”为核心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设计,环境质量变现的制度创新等。

而当这些条件还不具备时,真实的环保市场需求,是带着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需求;有稳定现金流与合理商业回报的环保项目,才是好项目。

比如,污水厂、垃圾厂,现在仍是被追逐的白富美;反观农村污染治理和餐厨垃圾处理,理论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的发展境遇与前者就有着显著差异。

比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之所以资本不再买账,除了去杠杆的宏观因素,更是因为目前它还是没有源头活水的一个个小水洼,支撑不起他们听过的美好图景。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