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丹志国谈五得利面粉集团绿色发展战略

时间:2018-10-16 09:4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程云整理

评论(

10月12日,2018(首届)邯郸绿色发展论坛盛大开幕,五得利面粉集团总裁丹志国受邀出席,并结合几十年来在面粉行业工作的一些经验,详细阐述五得利在绿色发展中的一些构想和实践探索。

1539654921453982.jpg

五得利面粉集团总裁丹志国

“五得利”既是公司名称和商标,又是经营理念和宗旨,既秉承客户得利、农户得利、员工得利、国家得利以及企业得利。

1539655003259435.jpg

丹志国回顾集团29年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五得利始建于1989年,从日处理小麦不足15吨的作坊式小厂,发展到目前日处理小麦42000多吨,年加工小麦1161万吨。2017年我国小麦产量1.3亿吨,口粮消耗8538万吨,五得利年加工量占全国小麦口粮的13.4%。目前,五得利有5个新公司已经开工建设,再加上部分老公司扩建项目,预计到2020年左右,日产能达到89000吨,届时将占全国小麦口粮消耗量的28.7%。

五得利在6省19地建立了19家子公司,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全国4100多名经销商,平均按每个经销商雇佣3名工人算,间接带动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带动60多万辆运输车为五得利服务。

五得利面粉集团绿色发展探索

第一:勇担使命,推动行业发展

作为规模最大的面粉企业,五得利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制粉工艺的研究与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结合欧美日韩的制粉工艺,研发了适合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和中式食品特点的长粉路制粉技术,并于2010年在河北雄县投资建厂开始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使效益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之后通过逐步的改进完善,当前总出粉率提高了3-5%,相当于小麦利用率提高5%,意味着节约口粮5%;同时实现了高精度在中国市场上的出现和普及及质量和出率的逐步提高,目前中国的等级粉厂基本上通过新建或改造得到了应用。

同时,五得利在设备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与国内知名粮机厂商、软件公司紧密合作,大产量高效率的组合筛和六工位自动包装机就是在五得利的强烈要求下布勒公司才引到进国内生产的。目前国内粮机厂家也在生产。

五得利通过几十年不间断的研发投入与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的制粉工艺和设备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国粮机和面粉行业蓬勃发展。

第二、较早采用干法小麦清理工艺,节约水资源

自80年代后期无水干洗清理小麦工艺引入到国内,五得利积极采用推进这项工艺的使用,如果自仍在运营1996年投产的大名公司二车间算起,经过计算,截止到2017年底,五得利因推行干法小麦清理工艺,共计节约水资源2.45亿吨,同时也意味着减少污水排放2.45亿吨。

第三、带动散装小麦运输车辆的采用和推广

随着国家对环保形势的发展,及五得利环保意识的提高,结合人力成本、工作效率等考虑,五得利开始研究推广小麦散装运输卸车。 2001年深州公司二车间开始设计使用散装小麦运输车卸车,2007年将翻板称卸车引入面粉行业,目前我国面粉企业已全部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更加环保,而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丹志国测算,如果按每条编织袋使用一年,一个编织袋装100斤小麦算,17年间,在五得利的带动下,小麦运输节约包装袋1480多万条,相当于节约1.4万吨原油,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个面粉行业节约几十万吨,对整个面粉行业,及相关产业资源节约、绿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开展节约资源的技术探索

自2015年开始,五得利与厂家合作,通过产品罐装设备和技术改造,缩小了包装袋尺寸要求,每个节约材质0.0002平方米,按五得利年产量1161万吨计、每袋装50斤面粉算,累计节约编织袋63.9万个,相当于节省639吨原油资源。

1539655035568510.jpg

分享完五得利面粉集团绿色发展探索实践后,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丹志国表示,必须要摈弃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发达国家已经付出很大的环境代价,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也已经比较严重,小麦品种杂乱,施肥、施药各异,土地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超标;土地污染、地下水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粮食的质量影响问题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了,保护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五得利责无旁贷。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经历着绿色消费升级的转变,消费者需求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对“吃好穿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绿色、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五得利秉承绿色制造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生产出更安全、更绿色健康的面粉。

1539655059967399.jpg

12

编辑:汪茵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