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逯元堂:村镇环境整治领域如何通过创新降低财政支付压力

时间:2018-06-19 08: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评论(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早在2008年,财政部与环保部就成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等;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6月14日,在2018(第四届)环境施治论坛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表示,农村环境保护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

image.png

一、农村环境形势严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

逯元堂提到,农村环境保护环境启动了十几年,从2008年到2017年累计投入达400多亿元,同时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共支持了约13.8万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的工作,对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16年,建制镇污水处理厂3409座,污水处理能力1422.8万m3/日,污水处理率达到53%;生活垃圾中转站3.3万座,环卫专用车辆12万台,垃圾处理率达到86%。

image.png

行政村污水垃圾治理相对缓慢,与城市、县城相比,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东中西部垃圾覆盖率也呈现不均衡态势,据有关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4%、34.1%,中部地区达到50%、13%,而西部只有47.9%、12.4%,可以看出区域之间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现象。

image.png

“结合当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的要求,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短板中的短板,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逯元堂总结。

二、完善体制机制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要着力强化两个维度的合力

逯元堂认为,在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不管是纵向的各个层级之间还是横向的部门之间,界限、责任如何划分,相关法律中并没有明确。农业部在建设美丽乡村,环保部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从不同的领域在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还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工作协调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结合调研,逯元堂提出了改进方向: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领导的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职责;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明确部门职责;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此外,逯元堂提到:“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环境保护影响较大的村庄,其村容村貌、整体环境保护水平都好于其他村庄。” 如在江苏省黄龙岘村,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建立了环境友好的“村规民约”,坚持村集体“一事一议”和村务信息公开,全体党员每天定时义务拾捡垃圾,起到良好表率作用。因此,逯元堂建议,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三、实行因地制宜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基础,推行差异化的适宜技术

在调研中,有一些地方在地顶层设计环节,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逯元堂介绍,一是需求脱节,比如西部农村或者干旱地区的农村,上了大量设施后,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模式脱节,部分村庄照搬“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模式,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运维成本非常高,影响了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三跟规划脱节,因为农村事情确实非常复杂,跟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有些地方在推进的过程中,未考虑城镇化进程、撤乡并镇等因素,造成实际发挥的环境效益有限。

在处理技术方面,逯元堂指出,部分地区在过于追求技术高大上。“因为农村污水治理没有排放标准,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城市污水治理的要求,要求达到一级A,甚至地表IV类,导致成本非常高。全靠政府投入去运行,往往造成财政支出难以承受。有的地方大力推进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没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逯元堂认为,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农村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运行维护难点,一些资源化,一些减量化的技术能够形成新的收益渠道,还能够降低能耗、物耗。应进一步加大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泥、畜禽养殖污染物、 农作物秸秆、废矿渣等不同领域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此外,逯元堂提到,因地制宜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基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流动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村庄分布特征等,综合考虑污水治理适合采用集中式的还是分散格式。比如对于城市周边,城中村离县城比较近,完全可以实现跟县城或者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同建共享,这就需要去完善管网;对于人口比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就可以考虑集中化的处置模式;对于一些人口比较分散、经济不够发达、相对干旱的地区,可能要考虑一些分散式的技术,甚至通过无动力,微动力的模式降低成本,项目才能够持续地运行。

四、强化按效付费,推行PPP模式是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国家大力推进PPP,距今已有四五年时间,在农村也做了大量PPP项目。逯元堂认为,PPP模式是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PPP模式强调了建设和运维的整体性。大多项目过于注重建设,轻运营维护,环境效果难以发挥。而采用PPP模式,以运维效果导向来对社会资本进行考核和付费,会大大提升治理的效率。现在对规范采取PPP模式要求不断严格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好PPP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强化产业技术支撑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逯元堂认为,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到农村环境治理效果中,要探索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又能达到预期的环境治理效果,培育真正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市场主体。

12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