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时间:2017-11-23 15:13

来源:湖北省发改委

评论(

3.信息技术新业态新应用。重点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建设“智慧湖北”示范工程,完善“楚天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支持武汉建设“光谷云村”、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云数据中心等云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移动互联、北斗导航、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融合发展,推动信息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向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渗透。

二、生物产业

顺应对生物技术产品、医疗健康服务消费需求大幅提升的趋势,发挥湖北生物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巩固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培育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1.生物医药。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重点突破以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多肽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开发具有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抗肿瘤、抗感染类创新化学药,鼓励行业清洁生产。推动现代中药与民族药高端制剂的国际化发展。着力推进医学影像设备、可穿戴诊疗设备和组织工程材料等高端医疗器械的生产与应用。

2.生物制造。加快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工业生物催化技术等生物制造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湖北生物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和规模化发展。强化对现有酶种、菌种及发酵工艺的改造和升级,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基产品、发酵产品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重点提升氨基酸、维生素、核黄素等大宗发酵产品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发展水平。提升绿色生物工艺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在食品、化工、轻纺、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有效降低原材料、水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3.生物农业。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产业,推动湖北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研制和推广一批优质高产、营养安全的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健全湖北生物种业产业链。加快推进一批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药、生物农药、动植物营养品等重点农用生物制品产业化过程。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进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航天航空及卫星应用等产业。

1.智能制造装备。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推进成套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及高功率激光装备、智能物流及仓储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

2.海洋工程装备。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打造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第四极”。巩固发展高端海工船舶、海洋平台建造基地,船舶配套设备及海洋工程装备通用设备制造基地,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制造基地,重点建设海上核动力平台基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中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3.航天航空及卫星应用。大力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卫星产业国际创新园、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和基础工程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航空产业基地、航空产业新城、地理空间信息名城。优先发展新型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地面及终端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业,带动和辐射上下游的航空运营业、航空服务业及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加快低轨宽带卫星、低轨窄带卫星、空间信息应用及车联网、船联网、工程机械联网等卫星应用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布局。加快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遥感系统、移动道路测量设备等技术、产品及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以应用和服务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完善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的产业链。

四、新材料产业

1.高性能金属材料。巩固冷轧硅钢、高强汽车板、高速重轨、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等优势产品地位。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急需及产业发展急需,重点开发热轧超高强钢、高强薄钢板、高速铁路车轴钢、航空航天用超高强度钢、核电高温合金等高端特殊钢。

2.高端化工新材料。促进新领域精细化工、高端化学品材料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升级换代。大力推进乙烯系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发展,重点开发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酯及涤纶纤维等乙烯系列先进高分子材料。

3.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通信用光电子材料与集成技术、微电子材料、新型电池用能量电子材料等信息新材料。完善新型石英晶体、塑料光纤、浅海光缆等光通信材料产业链。优化发展印制电路板专用化学材料、柔性电路板基材、电子浆料等电子材料产业链。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开发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壮大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实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中高档液晶显示玻璃基片、无铅低熔封接玻璃、锗锑硒玻璃、压延微晶玻璃、零膨胀微晶玻璃、激光玻璃、长波红外玻璃等。

5.前沿新材料。积极培育新能源、生态环境、生物高分子和纳米等前沿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硅基太阳能与薄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光电转换材料、热电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重点开发高效吸收、吸附、固化、催化转化、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等关键材料及技术。

五、绿色低碳产业

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积极开发新能源及其系统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推进绿色低碳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1.高效节能。加快高效节能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提供咨询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节能专业服务的市场主体,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建筑节能改造等重大工程。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

1234567...10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