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专家热议】村镇水污染环境该如何治理?

时间:2016-08-02 09:06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

评论(

  根据国家“十二五”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要在中国90%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与服务体系。由于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单体规模小,缺乏统一规划,其建设和运营商业模式不清晰,同时缺少满足村镇污水处理市场需求的优质技术。在“第五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中,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大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前村镇水污染治理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如何?

  董智明:供需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矛盾与偏差,直接影响了价格机制的形成。所以,在市场化过程中,在后续的真正社会资本进来了以后,需要注意这种差异性及多元化的问题。

  谈到市场化,其根源上是一个关于价格的问题。所有产品交换都要涉及价格,通过配置各生产要素,最终供需双方达成一致,形成价格,进而实现交易。对于村镇污水治理,如果将其定义为一种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话,我认为价格形成机制是其最大的问题,包括服务成本的构成和服务评价体系对价格的影响,其造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微观运行中的博弈。所以,我认为,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能完全靠市场化来运作,一定是以市场化为基础,政府的一些公共财政参与其中的这样一种机制,最终把村镇环境服务的产品推出去,形成一个良好的供需双方平衡的关系。市场化过程对价格形成机制有两大方面的影响。

  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产品标准和服务的质量,与购买方的各种需求不平衡,造成其对价格的认可度不够。虽然价格水平比较低,但我们提供的环境服务水平更低。城市居民享受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实际上我们村镇居民也应该享受到这样的服务。但是现实中,由于现阶段的各种技术、管网全覆盖等问题,我们的环境服务对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一个特别直接的感受,没有一个比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从购买方角度,或者说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会将价格与服务进行比较,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有一个识别,这会对价格形成很大的影响。他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不能统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有能力,也有意愿为环境改善付费,但是服务品质导致他最后不愿意掏腰包。

  第二方面,就是成本差异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成本、技术,实际上最终就是一个经济指标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工艺,因为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很大差异。对应的,我们的环保企业都有各自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都有它的适应性。那么,这种技术工艺路线的差异性和中国国情的这种多样化、多元化、不平衡,应该是相对称、相适应的。这种多样性和多元化,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差异,包括对后续运营管理方式及模式,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也造成了成本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同样的处理水质标准,提供的同一种服务,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可能因为工艺差异,得到的水的价格不一样。这个价格如果由政府来承担,它会考虑其他的城市1块钱,到你这里为什么要1块5?所以,成本差异问题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包括村镇布局的分散性和集中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成本从根源上的差异。

  王建利:我的观点是肯定要市场化,这也是国家的导向,特别是今年全国范围内大量推进PPP模式。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少,我认为政府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

  我从事污水处理这个行业20多年了,记得在2000年之前建个污水处理厂非常困难。缺什么呢?缺机器,说白了就是缺钱。那时候建一个污水处理厂,需要好几年。现在只要资金问题解决了,一年时间,甚至一年都不需要就可以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什么原因呢?因为有钱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村镇污水处理,我认为问题也不在技术,还是在资金。现在有社会资本,应该讲钱有的是,关键是怎么投?投进去带来的风险怎么控制?资金问题,政府的导向非常关键。国家应该在城镇,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面给一个资金或者政策的支持,这是行业能不能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以往城市的道路、排水、给水等基础设施都是国家投的,为什么到了城镇,到了农村,这个钱就没了呢?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少。就说污水处理这块,我认为政府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政府投入的问题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就有了途径。

  另外,老百姓用免费水的观念需要转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水价非常低,污水处理也不收费,大家几乎都是免费用水,无偿排水,所以污水处理交费的概念和意识没有建立起来。你要享受清洁的环境,那就也要支付这个钱,这种意识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我想这个也能解决。

  目前,村镇水污染治理领域有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及运营管理模式?主要问题在哪里?该如何操作?

  董智明: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对各种要素配置方式的一种组合。我们过去有BOT,或者是BTO、BT等各种模式,其实每一种模式,包括现在财政部推的PPP,它的核心内容都“万变不离其宗”,说白了就是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公共资源怎么配置的问题。

  政府对公共资源配套水平,包括从产业、国家政策、土地规划、税收、税务、金融,资金支持等,有一定的差异。一系列的公共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社会资本在一些低收益的、无回报的、甚至亏损的项目,还要使用高成本的商业银行的资金。资金的高成本与我们现在村镇所面临的,需要长期投入的情况明显不匹配,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我们的市场化过程一直是磕磕碰碰的,桑德从2009年第一个打捆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到现在为止经历了六七年时间的探索,不论是发达的县市,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始终存在。幸好现在我们国家整体推进PPP,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包括一些税收减免,包括一些土地政策安排,政府公共管理层面都在逐步改善,最终促进市场化走上良性的轨道。

  根据政府释放的资源,改革力度的大小,思想解放程度的不同,政府和企业各要素结合的边界都有不同,就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我认为只要这种对接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双方责权利清晰,交易价格透明清晰,环境服务和产品有保障的模式,我认为都是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的。

  对于水环境治理商业模式的探索,桑德最早开始于1993年的工业污水治理,2003年开始推行民营资本进入市政污水的BOT模式,再后来又开始做村镇打捆BOT,现在我们结合宏观环境政策,提出了“SMART”村镇供排水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过去由我们投资,现在有政府更多的参与。村镇项目前期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所以从规划阶段我们就开始参与。在合作过程中,把原来政府的责任向企业转移,企业更多地参与到项目前期的规划、选址,包括咨询、论证、工艺的选定,以及后期的建设组织和资金匹配,包括和国家的政策性资金怎么结合,形成后期运行期间的一系列监督和管理办法,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优势。

  桑德的“SMART”模式是多样化的,每一个项目合作协议都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怎么和地方政府相契合。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复制到全国,在微观上是做不到的,宏观上可以叫PPP,但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大差异。现在我们正在探索,把管网的建设、运营放在一起,把污水真正搜集上来,这种模式可能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摸索和探索的。

  最终我们所有的模式设定,一定面对的是未来支付者的现金流状况,包括商业结构、资金支持和提供部门,特别是银行能不能认可,这是检验每一种模式的真正试金石。

  针对目前的村庄情况和小城镇水环境现状,我们的技术准备好没有?有没有具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技术?

  王建利:技术方面要更多地关注管网问题,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污水处理的工艺和技术。

  关于乡镇污水处理建设的管网问题。去年北控在四川有两个项目,其中一个在大华山。平原地区管网的建设相对比较简单,大山里地势存在巨大落差,管网建设难度非常大。污水处理厂站可能就几百平方,甚至更小,厂址的选择合不合适直接关系到管网的层次,这个有非常非常专业的要求。所以希望我们专业公司在做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时候,更多地关注管网设计问题,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和技术。管网占乡镇污水处理投资的3/5,有些地方甚至都不止,占更高的比例,所以管网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贾立敏:如果在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和改进的话,那么这个模式可能也走不顺畅。所以现在来看有什么样的技术体系,可能就构建一个商业模式。解决国内村镇污水的问题,需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革新和进步。

  首先,按照统计村镇污水占整个污水排放量的份额为50%左右,这部分污水如果不解决的话,你把大城市的污水全部都处理完了,水环境也还是不行。第二,就是如何解决大家所关心的商业模式问题呢?我认为商业模式最根本还取决于技术问题。如果在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和改进的话,那么这个模式可能也走不顺畅。所以现在来看有什么样的技术体系,可能就构建一个商业模式。咱们国家的地域比较广,南北方的差异也很大,不可能一种技术包打天下,解决所有问题。那么适合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农村管理水平低,资金有限,技术能力差,所以说“傻瓜型”的技术形式是最理想的。解决国内村镇污水的问题,需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革新和进步。总体来讲村镇的支付能力有限,个人观点目前解决村镇污水处理问题,依然还是应该由国家的规划和投入为主。那么民营资本,包括地方的社会资本进入,实际上还是要讲最终的回报。村镇与城市BOT项目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我强调一个我最关心的问题,今天很多同行介绍了不少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一些经验,包括带来了很好的技术,应该说这些技术都有它的适应性和适应条件。但是这些技术能不能够真正和农村需求接轨,能够解决农村需要的无人值守又能稳定运行的问题,特别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个人认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我认为技术还是硬道理,如果这块能够真正做到突破的话,我认为小城镇下一步就算是资金缺乏,应该也会有很多办法解决的。

  谢小东:现在村镇小型污水处理技术五花八门,但是能适应当地需求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有很多好的技术,那么适不适合呢?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来做一些尝试,探索更加成熟、适应不同地域需求的技术及运营管理模式。

  村镇水环境治理的商业模式与一些适用性技术的特点,对于企业来说是最敏感的,因为技术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来发挥其最大化作用。这个行业中有做地很好的企业,它有自己独特的模式。现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可能还要适应当地政府,政府现在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什么样是最好的。即使是成熟了的模式,它在有些地方可以适应,有些地方它可能不适用。所以,我建议,既然大家各有各的技术,同时也有一些好的模式,我们是不是通过一个组织,或者通过这个论坛(指第五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形成这样一个平台,集中的或者是松散的都可以,通过平台我们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家取长补短。因为然后通过主管部门把这几种模式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探索出更加成熟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商业与运营管理模式。而且,现在村镇小型污水处理技术五花八门,但是能适合当地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它们有好的技术,那么适不适合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因为一个企业你要去做多种技术开发也不现实,你不可能一直不断地做技术开发,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的适应性。如果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想对于我们的业主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企业之间也加强了互动。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