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如何实现科技与环保产业的衔接?

时间:2015-08-14 13:26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傅涛

评论(

6月7日,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正式成立。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当选校友会理事会执行会长,同时被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早在1972年就招收了第一批环境化学方面的学生,40多年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环境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6月7日当天,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与E20环境平台合作成立的联合研究院也正式揭牌。在发布会现场同时开讲的“环境讲坛”(中国水网品牌公益对话活动)上,傅涛做了环境科技与环境产业的通道主题分享,思考如何实现科技与环保产业的衔接?以下为其发言全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审阅)。

站在母校的讲台上,感觉非常荣幸。在北大,我收获了创新的精神、挑战思维的方式。

我做过的工作比较杂,有三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十年公务员,十年学者,以及这几年成为E20环境平台的企业家。成为企业家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把自己的成果和母校的发展衔接起来,我想这也是在座很多企业家都会思考的话题。今天我想谈谈环境科技与环境产业的通道,总结我的一些观点,可能还不成熟,但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如何认知环境事业和环境产业

国务院连续发布《大气十条》、《水十条》,还即将发布《土十条》。这些政策的推动,意味着政府开始关注环境效果,关注环境质量,不同于“十一五”、“十二五”等很多规划,这是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在体系上发生了变化。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五年后节能环保产业或将成为支柱产业。以这个话题为背景,谈谈我认识中的环境事业和环境产业。

环境保护全世界都在做,在我国环境保护每件事情的操作,都是地方设权,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实施保护程序,国务院实际上并不具体实施环境保护,而地方县人民政府都是实施主体。很多人认为,环保属于公共事业,是政府的事情,为什么要企业来做。但需要看到的是,环保是政府的责任,但它有两个助手,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产业。

Dingtalk_20230424151047.jpg

影响环境科技的因素

首先谈科技。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职业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不计其数,我们有相当一批专业的科技人员。科技实际上是服务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钱来自中央,事情要地方去做,所以会出现一种脱节,导致科研成果很少被转化到了实际应用中。现在我们的科技之苗很弱,很多科技都是国际领先。这其中有很多困惑,20多年5个五年计划的科技雨露,而环境科技之苗却未见茁壮;环保是否有科技需求;以及,很多时候,科技对环保来讲很像一个伪命题,分析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包括几点:

第一,非理性。因为感觉在干别人的事情,服务甲方是非理性的、被动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地方政府,被中央政府逼的,或者被老百姓逼的去做环保,感觉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儿,在骨子里他是不想做。第二种是污染企业,被环保局逼着去做,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儿。这两类甲方不是理性消费群体,在做科技采购时,就会有很多非理性因素,造成很多偏差。

第二,需求的分散。对环境系统效果追求的缺位,在时间、地域上,甲方均被分割。

第三,运动性。用工程化应用代替治理 ,目前是“时间紧任务重”。

环境产业是如何产生的?

那么回到产业本身,环境产业是怎么产生的?

总结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产业经历了四次服务界面的上移。

2.png

80年代之前,没有进行市场化改革,水务行业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全部由政府包办,没有真正的市场存在。

经历长达二十年的转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机械制造等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将制造业、化工、纺织等传统市场化,水务行业也迎来了第一个产业定义期设备制造。以宜兴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业公司在这个时期产生,第一次界面出现,有了政企界面。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产业经历了工程服务及投资运营服务两大界面上移时期。90年代随着工程体制改革,施工单位、设计院等也开始变成市场的了,政府开始不做 工程了,这一时期环境产业的主体就是工程公司。1994年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没钱了,这就逼迫着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1998年第一个PPP项目正式签 约,之前都是给地方政府借钱,解决他们的融资困难。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的首创股份就是最早给政府提供资本界面服务的代表性公司。

第四阶段是服务时代,水务企业早期只是拿钱,并没有真正管理。而真正到特许经营之后,包括首创股份这样的企业,早期是出钱,跟着威立雅这样的服务公司干,只 是小股东,到2005年他们才自己出师,开始自己做项目,真正成了环境服务商,之后是“拜师”。当越来越多优秀公司出师以后,他们做成服务商的时候,我们 就有了服务界面,政府开始向社会采购服务。

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面向效果的时代。像五水共治,浙江要求水要“能游”,环保局长得下河游泳。进入面向效果的时代,产业也迎来了新的转型期。其实这个界面是我们重新认知产业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概念。

环境产业之所以产生,因为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具体做的,逐渐由企业来完成,这就出现一个交易界面。政企交易界面在什么地方,决定我们产业的形态。这十几年我们一直再探讨这个主题,政企第一界面在哪?有的公司是为政府提供全套服务的,这种是综合的服务。在美国很少有这样的公司,因为美国政府没有让私人企业来做这类事情,大部分公共服务是地方人民政府自己做的,而我国这类产业非常发达,E20研究院称之为A方阵。

还有一部分企业本来是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但现在改制了,这些企业也要求回报了,这就出现了第二个方阵B方阵,这类企业水气渣都做,属于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另外,有一部分设计单位、工程单位,我们称之为C方阵,这类企业走专业化之路。而D方阵企业,是早期提供设备的公司,它们大量存在。但现在这些企业已经不像八十年代那样乐意呼风唤雨了,它的上面隔了很多层级。设备必须卖给工程公司,工程公司又必须为投资公司服务,然后投资公司再为政府服务。这样下来之后,实际上造成产业的分级,因此,现在又出现了面向效果的一级开发商,我们称之为I方阵,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面向环境综合效果的,环境绩效的服务开发商。

3.png


那么环境产业的产业格局是怎样的?每个领域都有优秀的公司。A方阵企业,走的是规模,越走越大。B方阵企业,实际上是综合的,部分公司可能上市,这种公司是一个综合性的、属地性服务集团。C方阵企业,在创业板非常活跃,新三板、创业版都很关注C方阵企业,它们是走极致化、走技术性突破的公司。当然也会有一部分D方阵的设备企业,它们一般走品牌化,因为这类企业离用户最远,离政府越远的越要品牌,品牌是一种承诺,是用户的口碑,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体系。这些就构成了产业的体系。

大时代到来的标志有哪些?

接下来,我想主要谈谈“大时代其实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个话题。进入新常态后,所有跟环保有关的事情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简单总结一下包括:

一是开始以质量为导向,以为效果导向。三到五年后,将向公众承诺的是环境效果。

二是政府的权利被装进笼子。尤其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真正要钻进笼子的是地方人民政府,而它恰恰是环保产业最大的甲方。现在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明显缩减,好多边缘的东西政府没法伸手了,政府的权利被进一步收缩。

三是市场机制的全面引入。政府对资产的处置发生变化,包括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以及投资体制,都在发生变化。国发60号文对重点领域投资体制的改革,其实对产业非常重要。60号文其实是回答了增量在那的问题,而且允许项目融资,允许产业基金的发展,允许政府资金去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允许政府资金给私营企业、民营企业补贴等等一系列大的动作。这些政策的核心原因是,在新常态之下,面对税收越来越下滑,监管越来越透明,财政又有上限的背景,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大包大揽,没有能力在《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之中独善其身。地方政府在多方面的权利都被装进了笼子,这给市场机制带来很大的机遇。尤其“三中全会”强调了要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让市场作为主导,来促进环保的落地,今年的《水十条》中也谈到了市场驱动的问题。

四是社会关注与公众参与。 《水十条》中概括了四句话:政府统领,企业实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政府只是统领者,并不是真正大包大揽者,因为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被赋予这样的能力,这实际上给企业实治打开了很好的空间,包括培养的学生们、老师们的很多科技成果的服务对象,可能不再是政府,而是产业主体。现在结构已经在发生变化,产业与科技最终形成一对并肩的助手,那么服务于产业的科技才能落地。因为企业只有获得支撑,产业才更加长远。  

如何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衔接?

那么科技如何与产业衔接?很多人认为,有技术就一定能做成企业,其实做企业的都知道,科技的成果的产出需要五个环节:

4.png


第一,科技研发。其实第一个科技研发主导者应该是企业家,可能国家863都支持科技研发,但这个环节里还有很重要的需求来源。现在很多科技研发水平很高,只是需求并不是产业提出来的,所以大部分的需求浪费了一半的钱。我一直建议科技的需求应该由产业提出来,遗憾的是产业比较弱小和分散,提不出真正的科技需求。

第二,工程化。要真正把科技用到工程,牵头的人应该是总工。之前,很多人认为,做了示范工程已经是产业化了,这是完全不对的。做了一个工程,只是说工程上可以实施,并不是产业化,而且科技牵头应该是总工程师,同时要有企业家的参与,科学家的参与。

第三,产业化。如果在政府投资企业上做的工程,是可以的。但如果从市场角度看,必须作出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什么?就是能做到标准化、连续化、集约化。不是科学家牵头也能重复,能重复而且不变形还是技术指标,这是产业化。需要企业家、工程师、生产总监来主导。

第四,市场化。如果是计划经济时代,到产业化就可以截止了。计划经济时代,如果工作是生产公交车,每年公交车生产十万辆,确定上海分多少辆,北京分多少辆就可以了,确实不用市场化,只要产业化。

但市场产业化一定不等于工程化,市场是对价的,需要创造一个价值。以产品为载体,要跟市场进行不断的交换,所以一定要有需求,还有性价比,以及要有竞争,所以产业化一定是企业家的事,一定要有相应的商业模式,有一个不断交换的规律。

第五,资本化。现在只做市场化还不够,还需要资本化,需要资本的放大。需要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共同参与。

我说的这个简单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科技成果,真的要明确一个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学校的老师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当然有的老师可以转化为企业家,然而这样的人很少,绝大部分都转不成。其实每个人都是接力棒,或许有些年轻的学生最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是要从研发做起。

E20环境平台有15年的历史,包括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三大网站,很多优秀的环保企业都是我们长期的伙伴。我们的使命是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主要关注产业。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在北大产业转化过程当中,在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在环保行业蒸蒸日上的时代,用产业的力量来服务于北大,让北大的智慧来服务于产业。谢谢大家!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