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十九大学习之十八:为什么生态建设需要党政同责?

时间: 2018-01-12 09:28

来源: E20环境平台

作者: E20学习十九大小组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跨时间、跨区域、跨领域,是需要做百年规划的话题。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一切的体制下,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利国利民的长期战略性举措,这大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党政同责”的根本要义。

十九大后,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更加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政治性的考虑。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九大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环境保护,又高于环境保护。很多时候环保属于政府和企业的成本中心,投资主体没有直接受益,更多需要政府作为责任的桥梁来推动。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度更大,已经不仅仅指设施的建设,还包括环境治理、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由原来的末端治理,向经济外部性更强、经济效率和投资效率更低的领域延伸。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跨时期、跨区域、跨领域的三跨动力来推动,而三跨动力的驱动更需要在党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同责。

跨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是一个需要做百年规划的话题,并不能靠一届政府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党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同责。

只有共产党可以按照几十年,甚至百年来做规划,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可以跨时期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国政府一般是四年的跨度期,很难做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规划。但中国共产党不同,党的领导是历史赋予的权力,党的执政是宪法规定的,是人民历史的选择。

跨区域:只有领导一切的组织和机构,中央集权,才能真正协调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也需要党的统一领导,从而使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实现流域补偿跨省,以及转移支付。新安江流域治理的成功,就是浙江和安徽两省的协作效应。通过两轮跨流域试点的推进,新安江流域治理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跨领域:只有领导一切的组织和机构,才有系统力量,才能系统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一个体系。来自政府、企业、外资以及各种金融的力量,如果没有领导一切的组织引导,实际很难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地域维度,或是系统维度,都不足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发展,仅有政府推动是不够的,还要有党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同责。

因此,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提出党政同责,实现各级党委的环保责任“由虚到实”,充分实现各级党委对环保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一切的体制下,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利国利民的长期战略性举措,这大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党政同责”的根本要义。

【附】E20环境平台学习十九大小组

傅 涛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陈 强 E20环境平台顾问

谷 林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主编

李晓佳 E20传播中心网站运营部经理

季 托 E20品牌营销部 副经理

李 伟 E20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分析师

相关阅读

之一:如何学懂、弄通、做实?

之二:党领导一切的权力从哪里来?

之三:新时代下,伟大的环保公司需要政治正确

之四:“两山论”如何掷地有声?

之五:中国道路能否引领世界航向?

之六: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党的政治使命

之七:环境产业是“两山论”落地的中坚力量

之八:创新必须以政治正确为前提

之九: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

之十:读懂政治,才能理解环境产业的政策和市场

之十一:环境产业要从成本中心走向价值

之十二: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惯性思维

之十三: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生态价值体系的开创者?

之十四:环境产业如何获得政治赋能?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