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百年会客厅”自发起以来,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首期会客厅的成果——《水务青绿书》对外发布后,不仅让行业对“溢流污染”问题更加重视,也引起了新一轮的深入讨论。这给会客厅的持续举办增强了动力和信心。
10月25日,第二期“水务百年会客厅”召开,行业专家聚焦“污水处理费改价”问题与路径,深入探讨排水管网价费机制改革中的落地难点与破题良策,讨论成果凝聚为《水务青绿书》(第2期),正式对外发布。
2025年上海排水体制改革深化,年内上海城投水务接手中心城区11个区的管网运维事权,但资产权属仍归区政府,形成"事权在企、财权在政"。运维经费依赖数十个行政预算主体,然而财力紧平衡下,企业心有戚戚。
排水管网运维如何可持续?第二期"水务百年会客厅"聚焦污水价费问题,从上海排水管网运维问题切入,由上海城投水务董事长周骅担任会客厅主理人,邀请专家做客,展开深入讨论,形成了水务服务需明确资金来源、厂网一体化是高质必然、受益者付费、政府投资管网责任、企业运营存续重要、建议上海试行费改价等建议。
本次会客厅的讨论成果《水务青绿书》(第2期)正式对外发布,以下为几点核心内容的梳理,希望能为污水处理费改价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路和建议。

1 水务公共服务不是“免费的午餐”
水务服务关乎民生与现代化,资金来源有税收、非税补贴、收费、水价、非税补贴等四类。供水执行价格制,污水执行费制与政府财政补贴结合,但污水管网费用至今“名分” 未定。水务服务资金无论是如何组成,都需要有来源,没有“免费的午餐”。
2 厂网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当前水务服务正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品质提升”。其中,污水管网建设是当前最紧迫的短板,污水处理系统长期缺少管网会降低处理效率并制约污水厂运营,影响公众对“污染者付费”的感知。“厂网一体化”已成为行业主流趋势和发展共识,从国际经验来看,将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全系统是普遍共识。这一转型直接推高了水务系统的运维成本,并改变了其成本结构,投资重点也从过去的“提量”项目显著转向“增质”项目。
3 地方财政补贴需要更加精准
水务服务系统化使财政补贴占比升高,但地方财政窘境导致企业缺口变大,影响水务服务的质量。需要调整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费用结构,核心是降低地方财政的水务服务支付,地方财政的水务资金优先困难人群水价补贴,避免普惠补贴低效与不公。
4 有效市场体现在受益者支付
建议将管网运营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将整体的污水处理费纳入经营性总体水价。符合三大前提的健全的受益者支付的水务公共服务,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
5 管网的投资责任仍在政府
管网建设等强公共属性环节,受益者难以计量,需政府承担主责。同时要厘清各级事权,研究发行市政债、专项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6 水务服务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企业是水务服务承担者。为实现企业水务服务的可持续性,政府作为最终责任主体,对水价调整不及时的部分,必须要建立系统的补偿机制。同时水务企业服务标准与成本要开放透明,实现价格与价值对应的前提是保障公众知情权。
7 建议上海试行费改价
上海在水务领域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最早实现抄表到户,还是推进厂站网一体化,再到积极探索成本监审与价格调整机制,上海具备先行先试的改革传统。同时,上海也有市场化定价、绩效评价等基础,应率先试点费改价,探索新机制,形成新模式,为全国水务行业改革提供示范。作为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城市,上海在水务公共服务领域探索新机制,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为全国提供经验的担当。

水务价费机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公共服务提质的必答题,关乎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衔接。《水务青绿书》(第2期)立足上海实践、凝聚行业智慧,为改革提供可行路径。未来“水务百年会客厅” 将持续聚焦水务热点,汇聚跨界智慧破解难题,也将持续将会议成果汇总并发布《水务青绿书》,期待更多同行参与,推动水务公共服务回归“受益者付费” 本源,助力行业迈向新百年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