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行业,氨氮超标、COD异常、污泥膨胀等问题常成为关注焦点,却鲜少有人意识到:日常巡检是保障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巡检对各工艺单元的感官现象和指标进行实时观察,能快速判断水质变化、工艺运行状态,为冲击负荷应对、工艺参数调整争取宝贵时间,避免因水质化验结果滞后、数据偏差等问题错失最佳处理时机。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深耕污水处理领域多年,在日常巡检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形成了覆盖全流程的标准化控制体系,为污水厂稳定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
01 巡检的核心价值: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污水处理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水质、水量、环境条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工艺波动。传统依赖实验室数据的管理模式,往往因检测周期长(如COD、氨氮等指标检测需数小时甚至1天),导致问题发现滞后。而巡检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感官观察+数据验证”的方式,将工艺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浙江永续的实践表明,专业巡检能实现三大目标:
快速识别异常:通过颜色、气味、泡沫等直观现象,10分钟内初步判断活性污泥状态、曝气效率、设备运行等关键环节是否异常;
降低运行风险:对潜在问题(如曝气头堵塞、污泥厌氧腐败)提前预警,避免小问题演变为污泥膨胀、出水超标等重大事故;
优化处理成本:结合巡检数据动态调整曝气量、回流比等参数,减少能耗与药剂浪费,实现“精准运行”。
02 浙江永续的巡检经验:六大核心观察维度
浙江永续基于众多污水厂运维案例,总结出“六维巡检法”,覆盖污水处理全流程关键节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巡检标准。
(一)颜色与气味:活性污泥的“健康晴雨表”
正常运行的污水厂,各工艺单元的污水、污泥颜色与气味具有稳定规律,一旦出现异常,往往预示工艺失衡。永续环境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颜色-气味-问题”对应模型:
活性污泥:正常为黄褐色,伴土腥味或霉香味;若颜色变黑、散发腐败恶臭,说明供氧不足,污泥已厌氧腐败,需立即增加曝气量或调整曝气设备;若颜色变浅(灰白色)、气味变淡,可能是污泥负荷过低或进水有机物浓度骤降,需排查进水水质。
进水/出水:进厂污水颜色(如黑色、红色)、气味(如强烈化工味、粪臭味)的突变,需结合生产排水规律(如工厂排污时段)快速追溯污染源,避免有毒物质冲击生物系统。
(二)气泡与泡沫:工艺状态的“直观信号”
曝气池、二沉池的气泡与泡沫特征,直接反映水质成分与污泥活性。永续环境的巡检人员通过“泡沫形态-分布范围-破碎特性”三维判断法,能精准定位问题:
曝气池泡沫:正常状态为少量均匀气泡,易破碎;若出现大量白色粘性泡沫(堆积满池、飘逸至走道),多为水中油脂或表面活性剂超标(如洗涤剂、工业废水混入);若泡沫呈茶色、灰褐色且粘性大,可能是污泥老化或丝状菌膨胀前兆,需结合污泥浓度、SVI值进一步验证。
二沉池气泡:正常无明显气泡,若表面出现气泡并携带污泥颗粒形成浮渣,多为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排泥不及时)导致厌氧分解,或反硝化反应产生氮气,需立即检查排泥泵运行状态、调整剩余污泥排放量。
(三)水流状态:工艺设备的“运行镜像”
水流的平稳性、均匀性直接反映设备运行效率与工艺单元功能。永续环境要求巡检人员重点关注“异常流态-设备问题-工艺影响”的连锁关系:
曝气池流态:正常为平稳翻滚,若局部翻动缓慢(如扩散器堵塞)、剧烈翻动(曝气头脱落或气量过大),需立即记录位置并反馈设备维护组;机械曝气池若近壁处水流平静、叶轮溅花范围小,可能是叶轮浸没深度不足,需调整叶轮高度以提升氧传递效率。
沉淀池/沉砂池流态:边角积泥、积渣多为排泥/排渣管道堵塞或频率不足;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加、透明度下降,需同步检查剩余污泥排放量(是否排泥不足导致泥面过高)、进水水量(是否超负荷冲击),并观察出水渠泡沫、水位变化,判断进水水质是否突变。
(四)温度、流量、压力:工艺参数的“基准线”
现场仪表数据是量化判断工艺状态的核心依据。永续环境建立了“正常值-警戒值-应急值”三级预警体系,巡检时需对温度、流量、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三查”:
查数据偏差:对比实时值与历史同期均值(如水温骤升可能是工业废水混入,流量突增可能是雨季合流制溢流);
查趋势变化:记录参数波动曲线(如压力缓慢上升可能是管道结垢,流量持续下降可能是泵体堵塞);
查仪表状态:确认仪表显示正常(如液位计卡涩、流量计无信号),避免“假数据”误导判断。
(五)声音与振动:设备运行的“健康脉搏”
泵、风机、表曝机等核心设备的声音、振动是判断其运行状态的“直观指标”。永续环境要求巡检人员对设备“常态特征”了如指掌,通过“听、看、摸”三步法快速诊断:
听声音:正常运转为均匀、连续的“嗡嗡”声,若出现尖锐异响(如轴承磨损)、断续杂音(叶轮卡涩),需立即停机检查;
看振动:设备基座、连接部位无明显振动,若出现异常抖动(如地脚螺栓松动、叶轮不平衡),需记录振幅并联系检修;
摸温度:电机外壳、轴承座温度不超过60℃(环境温度+40℃),若烫手(如超过70℃),可能是过载或润滑不良,需停机排查。
(六)二沉池:出水达标的“最后屏障”
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效果直接决定出水水质,永续环境将其列为巡检“重中之重”,重点观察四项指标:
泥面高度:正常控制在水深的1/3~1/2,若泥面过高(接近出水堰),易导致悬浮物带出;若泥面过低,可能是排泥过量导致污泥流失。
上清液透明度:正常清澈透明,若浑浊度上升,需结合进水SS、污泥浓度判断是否负荷冲击。
出水悬浮物:通过观察出水渠内悬浮物颗粒大小、数量,快速判断是否超标(如肉眼可见细小颗粒,需取样检测SS值)。
水面漂浮物:若出现大量浮泥、纤维状杂质,需检查进水格栅是否破损(截留效果不足),或二沉池刮泥机是否卡阻。
03 巡检的“个性化”与“专业化”:浙江永续的差异化实践
不同污水厂因工艺类型(如AAO、MBR、SBR)、进水水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设备配置存在差异,巡检重点需“因地制宜”。永续环境作为集研发、设计、施工、运营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优势在于:
定制化巡检方案:针对工业废水厂(如化工、印染),增加有毒物质快速检测频次;针对生活污水厂,重点关注雨季合流制溢流对曝气系统的冲击。
“工艺+设备”双维度巡检:巡检人员兼具工艺与设备知识,既能通过泡沫判断水质问题,也能通过曝气声音异常定位风机故障,实现“问题早发现、责任无交叉”。
经验传承与数字化结合:将资深工程师的巡检数据上传物联网平台,形成“历史趋势-当前状态-预测预警”的闭环管理。
04 巡检+技术:浙江永续的“达标保障双引擎”
日常巡检是“过程控制”的基础,而先进技术则是“结果保障”的核心。永续环境自主研发的HJDL技术,与精细化巡检形成“1+1>2”的协同效应:该技术针对现有污水厂提标改造需求,可实现“不停产、不停水、不动土建”条件下,30天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60天达GB3838-2002地表四类水排放标准,以生物增效载体为基核,通过投入抗逆性极强的复合微生物,在高效厌氧,兼氧,好氧微生物孵化系统的独特造粒功能作用下,微生物EPS及微生物Sour(比好氧速率)等功能合理协同作用,强化污染物去除效率。
而日常巡检则为HJDL技术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动态校准”——通过对颜色、泡沫、流态等指标的观察,可实时调整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参数,确保技术效能最大化,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05 结语
污水处理厂的日常巡检,看似是“看、听、摸”的简单操作,实则是工艺管理的“智慧体现”。永续环境以“细节成就完美”为理念,将巡检从“经验化”升级为“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结合自主研发技术,构建了“预防-控制-保障”的全链条运行体系。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唯有重视巡检、细化巡检、专业巡检,才能真正实现从“被动达标”到“主动稳定”的跨越,为水环境治理筑牢根基。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