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水环境、水浓度、水安全”三大目标之间的矛盾突出,各部门间责任边界不清,管理步调难统一,跨主体协同难;
三是进水BOD浓度不低于100mg/L的考核指标,在南方“水土不服”,存在“理想化治理目标”与“复杂现实条件”之间的冲突;
四是财政困境易促使“借考核减支出”,加剧现金流压力,影响运维可持续性。
瀚蓝实践表明:“单点加压”不如系统重构,效能提升需政府、企业、公众三方责任共担。
瀚蓝未来思考
按效付费是以财政资金为杠杆、运营效能为标尺、撬动排水系统全链条高质量升级的治水变革,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总成本最小化”必然的趋势,不仅是技术层面和机制层面的变革,更应该是治水逻辑的重构。
针对按效付费机制的推进,瀚蓝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厂网源河一体化的运营主体,减少责任边界争议,加强资源共享;
二是打造精准可溯的数据基座,通过智慧化和系统全要素信息的监测与评估,科学制定考核与评估指标体系;
三是推动资金付费保障变革,将管网运维成本纳入居民水价,推动排水单元、排水户红线内管网运维全民共治共享、使用者付费,强调专款专用,将雨水管网成本纳入居民水价或“三保费用”;
四是变革节奏分阶段、小步试点来推进。
瀚蓝排水20年,始终以“永不止步、更进一步”为进取方向,持续深化业务系统化、提升智慧化能力。
在业务系统化协同增效方面,向上游拓展源头摸排、排水管理、户内及村居管网运维,向下游延伸至入河排口管理、河渠暗涵整治、河道调度及尾水生态利用,构建全链条治水格局。
在智慧化升级方面,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推进智慧管理平台4.0迭代,将在AI+应用、数据溯源、大数据分析决策等方面持续投入攻坚。
为探索一条社会总成本最小、环境效益最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瀚蓝倡议:
一是重视源头治理,倡导全民治水,压实排水户责任,推动落实使用者付费。
二是治水项目应系统谋划,摒弃传统工程思维,以管网摸排结果为牵引,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三是按效付费忌一刀切,方案和指标需兼顾合理性和地域差异,分阶段稳步推进,实现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平衡。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