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麒麟山庄三湖水质提升工程
推荐单位: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EPC工程总包(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沁园路4599号深圳麒麟山庄内
项目概况
麒麟山庄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麒麟山麓,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基地。三湖是麒麟山庄内部重要的景观水体。麒麟山庄三湖水质提升工程主要对天鹅湖、彩麟湖以及内湖的水质进行提升。主要解决三湖现状设施老化、内源污染、旱季水位低、高度藻华风险、水动力条件差、运维管理不足等情况。
本项目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天鹅湖闸门、内湖闸门、东江补水泵站、内湖泵站、天鹅湖一体化泵站、彩麟湖气浮、内湖气浮、补水管道、排渣管道等。实现旱天设计水位保障,且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地表III类水,透明度不小于1m。
示范意义
项目治理前设施老化、且不能补水和调控水位;死水区多、水动力不足、水体富营养化、无水质净化能力。治理后,可实现外部水源补水、内部水体循环及补水、水位调控、水体净化处理,使深水区水面明亮如镜,浅水区清澈见底。
麒麟山庄水质提升项目的建设(1)将有助于开展科研生产、科普教育,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国内国际科研合作与文化交流,对本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2)对麒麟山庄水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对天鹅湖、彩鳞湖、内湖的水质进行提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能起到丰富项目区生物多样性的作用。(3)深圳麒麟山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基地,是反应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对外窗口。麒麟山庄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体现。通过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巩固麒麟山庄周边己有工程的实施效果,显著提高湖泊的感官效果,确保水污染治理成果的持久巩固与提升。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①实现外部水源补水:通过新建补水管道,实现东江水源补充进入内湖及彩麟湖,实现湖泊补水,使其旱季也能水量充沛。
②实现内部水体循环及补水:通过设置天鹅湖一体化泵站及内湖泵站,可将天鹅湖中的水提升至彩麟湖或内湖,实现水体循环及补水。
③实现水位调控:将原来的平板闸换建为翻版闸,可根据水位自动调节角度,实现水位调控。
④实现水体净化处理:在内湖及彩麟湖设置气浮处理系统,可实施处理湖体水质,避免水质恶化。
⑤盘活山庄景观水体,实现三个湖泊三种景色:内湖一碧如洗、彩麟湖清澈见底、天鹅湖波光粼粼。
⑥激活了彩麟湖水景瀑布,水动则灵,潺潺水声外加青山绿水,动静结合,给山庄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2)社会效益
针对项目环境敏感、地下管线复杂、施工作业面小、施工难度大、制约因素多,协调难度大等项目重难点,建设过程中切实把文明施工、消防安全、临时用电安全、临边临水防护、管线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认真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班前安全交底、专题培训等一系列细节管控工作,始终保持了较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文明规范施工和安全生产保障,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本工程作为湖体水质提升的“样板工程”和“展示窗口”,对提升城市的环境生态水平及水务工程建设水平,普及湖泊生态知识、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科普展示意义。
(3)生态效益
麒麟山庄三湖由于内源污染严重、部分设施老旧已失去使用功能,加上旱季湖体水位较低,驳岸边坡裸露后,增加了泥沙进入湖体的风险,且湖内水动力较差,水体循环动力不足,湖内死角区多,缺乏优质补水,引起湖体内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生态系统结构不健全,此外由于水质的运维管理投入不足,对水质及水体透明度带来消极影响。
本项目从生态补水、强化水动力循环、增加气浮除藻设备、生态修复、重建溢流设备和长效运维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天鹅湖、彩鳞湖和内湖开展系统治理。有效改善麒麟山庄三湖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保障湖体的水质和水位。本工程建成后,三湖水体可为大沙河补充优质生态基流,保障深圳湾流域水系水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通过建立生态补水系统及水体自循环系统,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提高了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同时,对麒麟山庄湖体进行全面的生态修复,建立良性生态循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限制藻类生长,从根本上改变藻类泛滥的面貌,极大的改善水体透明度和感观效果。
此外,本项目的建成可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市民生态获得感,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为高密度城区水体修复提供可复制模式,有效助力“海绵城市”“美丽深圳”的建设。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彩鳞湖处新增处理量为20000m³/d的气浮除藻设备一台;内湖处新增处理量为3000m³/d的气浮除藻设备一台。
(2)工艺/装备原理
气浮除藻设备采用了微气泡发生、层流原理、浮渣循环絮凝等五大专利核心技术,能高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其原理是在加压下使空气溶入水中,再在减压下释放空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微小气泡与悬浮物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比重小于1 的混合体,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混合体浮至水面,形成浮渣,清水则向下流动,分别收集浮渣和清水,实现固液分离,污水得以净化。
实现固液分离的三个过程:
①微纳米级气泡形成过程:
回流水泵产生的高压水通过射流器时形成负压吸入气体,使气体和水之间产生最大的接触面积,在高压和气体浓度差的作用下气体在极短时间内(约0.1秒)内完成溶解过程。溶解空气的高压水在释放器中通过“消能”产生大量<5.0 微米的微小气泡群。
②絮体颗粒形成过程:
絮体颗粒的来源:一是水中本身就存在的,污(废)水中的悬浮物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二是通过加药絮凝反应产生的。
③“泡絮体”形成过程:
溶气水是由大量直径为微纳米级的微小气泡组成,外观为乳化状。大量的微小气泡的表面积很大,可以充分附着在水中的悬浮物上,形成“泡絮体”(俗称:繁花),其比重比水小,容易浮出水面,完成固液分离。
(3)工艺/装备特点
气浮除藻设备由高效涡流式反应器、浮选式固液分离装置组成,采用高效复配药剂,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总磷、藻类、无机质颗粒物、胶体物质等,完成水体净化处理效果。
①表面水力负荷高达30m³/m².h,比传统装置高出10倍以上,占地是传统气浮设备的1/5。
②处理能力大,单台成套撬装设备最大处理量可达25000吨/天。
③运行费用低,吨水运行费用0.1元以内,比传统装置低2-3倍。
(4)应用工业领域
应用于水环境治理领域。
(5)工艺/装备流程图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