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文实录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07-26 13:51

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

评论(

人民网:我们都知道,治理黑臭水体需要大量资金,有些地方可能自身财力不足,但也有一些地方有畏难情绪,有些甚至以财政困难为挡箭牌,不作为、慢作为,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波:你谈的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在督查过程当中也发现有些地方财政确实比较困难,地方债务也比较大,有些地方每年要还的利息就一二十个亿,地方的收入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他们觉得没钱,黑臭水体花那么多钱我怎么治,这个事情就变得无解。

这次督查,我们后面展板上的完成率是一个数字比较,但数字背后我认为比的是各地的观念、能力、作风。做环保实际上有三个境界,第一是怨环保,我们搞发展不容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很大,你们环保净来捣乱。第二是干环保,中央有要求、群众有呼声、媒体曝光,不干不行,干的很辛苦。第三是爱环保,环保有效的推动了当地的转型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成了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不让干都不行,爱上环保了,这三个阶段我看在当今中国同时存在,它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各地观念、能力、作风上的差别。

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融”的理念和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些地方,总是把环保工作和经济发展相对立,以为做了环保就是影响发展,或者我搞发展了,就不能搞环保,这个认识是非常片面的,而且也不符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的问题,一定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理念转不过来,工作就很难到位。

第二,在我们国家经济发达地区一样有环保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有环保先进,这是事实。发达地方不点名了,欠发达的地方我举一个例子,山东有一个菏泽市,那是山东鲁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那地方财政也不富裕,去年的时候污水处理能力在16万吨,他们通过理顺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采用BOT的方式,政府和社会加强合作,用一年的时间,又新增了16万吨处理能力,翻了一番;菏泽市有三条出境河流,去年还是Ⅴ类和劣Ⅴ类,今年到目前为止,他们告诉我两条Ⅲ类、一条Ⅳ类,作为欠发达的缺水地区他们能消除劣Ⅴ类是很不容易的。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挥好两个作用,首先是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政府要有担当、有智慧,该你做的你做了没有?有些地方说我没钱,可是一看污水处理费很低,再就是标准低还收不起来,污水处理费是从自来水费里收,用水还有一半是从地下水来的,地下水管不住,随便打井抽地下水,用完了以后就进污水管网,污水有一半财政补贴,另一半没人给钱,哪一个企业愿意做亏本的买卖?久而久之做不下去了,你说是怪市场还是怪政府?这不是经济困难的问题,而是政府的作用没有做到位,市场就起不来。

有些发达地区也是这样,对这个事情不够重视,虽然发达,单靠财政的钱也办不了这个事。有的地方还把黑臭水体治理和附近区域的开发结合起来,第三方投资治理黑臭水体后,周边的土地开发也由他来负责,当负面资产转为正面资产,有收益的时候,可以用收益来反哺黑臭水体的治理。

所以不在于你经济困难还是经济发达,关键在于政府是不是更好的发挥了作用,所以当前整治黑臭水体特别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新发展理念要落实到位,这是关键。

健康报:我们注意到贵部近日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从74城扩大到169城,请问是出于何种考虑?下一步还有何计划?

刘友宾:我们此次发布的2018年6月和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和城市排名,在原有74个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范围从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10位扩大至20位,同时发布了改善幅度相对较好20位和较差的20位城市名单。

扩大后的城市排名范围中,包括京津冀及周边55个,长三角地区41个,汾渭平原11个,成渝地区16个,长江中游城市群22个,珠三角区域9个,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5个。

本次排名范围的扩大,严格遵循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延续性、问题导向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一脉相承,还突出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旨在解决以往存在的排名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较重的区域和城市未纳入排名等问题,实现了重点区域和城市的全覆盖。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推动地方政府切实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形成城市间空气质量“比、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排名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有效传导治污压力,促进协同治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每月公开169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其中的前20位和后20位名单,同时每半年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排名,公开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前20位城市和相对较差的后20位城市名单,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一项长效机制持续下去。

经济观察报:据了解,少数地方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汇报的结果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完全不一样,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防止这种行为,怎样确保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与群众的切身感受保持一致?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