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黑臭水体为何难治?

时间: 2018-06-11 09:09

来源: 《财新周刊》

作者: 秦梓奕

“这在工程上最为简单,利润最大,但避免不了雨污管道混接和强降雨时的溢流污染。”李天兵表示。

王家卓也指出,很多项目存在重工程、轻前期统筹设计的现象。“一个投入10亿元的治河项目,设计费用只有一两千万,但对治理目标的实现则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家卓说:“个别时候,按国家标准核定出的设计费,有些规划设计单位甚至五折,或者更低的价格去投标。有些地方政府乐意,觉得省钱,之后又发现效果不好,出现扯皮推诿。究其原因,还是大家未能意识到治理技术方案的的重要性。”

何以“长制久清”

治理黑臭水体三年来,业界最大的感触是,这是个系统工程,绝非一夕之功。

4月19日,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黑臭水体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问题,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

“2017年,深圳提出要在三年内建成4000公里的管网,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特区建设30多年来,管网一共只建了4000多公里。”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熊杨感叹,“三年要赶上30年”。

2017年7月,北京市水务局发布《北京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细则(试行)》,将整治效果划为“初见成效”和“长制久清”两档,水体完成初步整治后,需要提供包括“长效管理措施”在内的系统性材料,才可以申请“长制久清”评估。

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及工作人员认为,黑臭水体若要实现“长制久清”,需要“海绵城市”建设的后续跟进。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应对降雨引起的洪水、内涝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同时担任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的王家卓告诉财新记者,根据目前国家要求,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地区新建管网必须采取雨污分流模式。他指出,这一模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直排至河道中的初期雨水会带来污染。

“雨水排进河里前,把马路、车辆、建筑、管网全都‘洗’了一遍,已经非常脏了,后期雨水才会比较干净。”王家卓说,因此在分流制地区,推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非常重要,要对雨水源头进行管控、将常见的中小降雨产生的径流进行拦截、过滤、净化以后,收集利用或者再缓慢排到河湖中去。这都有赖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如口子村实际情况所示,要在农村做雨污分流,还面临施工水准、村民意识、拆迁劳民伤财等多方面的限制,难为一般村镇所能承受。

而在合流制地区,控制污染的要点在于减少溢流次数,这可以通过增大管网溢流倍数和建设调蓄池来实现,后者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溢流的时候把污水装起来,下完雨,管道空了,再打回去,从而把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王家卓说。

稳定、充足的上游来水与河流水量,也是保障河流自净能力的重要前提。考虑到中国许多城市缺水,调蓄池、人工湿地等方式有助于将水资源留在本地。

“我们做排水,以前强调‘雨污分流’,现在则提‘清污分流’,认为应尽量把干净的雨水与污水分开处理,特别北方缺水地区,雨水应该留在当地。现在很多项目图方便把清水污水一同截走,运行效率并不高。”李天兵说。

王家卓特别强调,目前业界已在反思眼下流行的“分流制”改革, “雨污分流改造只是将合流制溢流污染的问题转化成初期雨水污染,并没有根本解决污染问题。欧美、日本等很多大城市都是合流制排水系统,他们的经验表明,经过合理控制溢流污染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可以很小”。

在通州实地走访时,财新记者多次发现农村污水处理站出水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的情况。

李天兵指出,在城市建成区内使用环保一体化设备做应急处理,不是长久之策,这些小型污水站将来会成为一大问题,“分散水站水量变化系数相对更大,污水水质波动也比较大,对设备带来较大冲击,很难稳定达标排放,处理所用药剂、污水臭气还会对周边带来二次污染”。

据《北青社区报》报道,2017年通州区环保局已公布高达187亿元的水系治理投资方案,包含25项重大工程,除了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厂建设项目(再生水厂),还包括城北、两河等规划中的通州区未来流域水网工程,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网升级改造工程、湿地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等。

通州区水务局叶姓工作人员指出,区内黑臭水体的“一河一策”具体方案已在制订中,但未透露具体进展。

关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薛涛认为:“严格根据时间点来划定治理目标,好处是把地方政府都拎起来了。但如果说要稳定达标,从科学性来说,不太符合客观规律。”他说:“这两年大家意识到了,这么快,谁都做不到。住建部已经理解了这一点,但文件已经写出来了,环保部门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