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上海市污水治理工程情况介绍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8-02-01
来源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验与技术研讨交流会
作者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
摘要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  一.现状特征  目前上海市现有污水量达534万m3/d,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市政府对环境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在水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基本形成了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并存的格局。目前上海市已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有:石洞口污水系统、竹园污水系统、白龙港污水系统、奉贤污水外排系统、星火工业区污水外排系统、南汇区污水外排系统等6个污水外排系统及3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另外,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虹口港、杨浦港地区旱流污水截流工程等收集系统工程正在建设...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

  一.现状特征

  目前上海市现有污水量达534万m3/d,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市政府对环境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在水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基本形成了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并存的格局。目前上海市已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有:石洞口污水系统、竹园污水系统、白龙港污水系统、奉贤污水外排系统、星火工业区污水外排系统、南汇区污水外排系统等6个污水外排系统及3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另外,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虹口港、杨浦港地区旱流污水截流工程等收集系统工程正在建设完善中。

  1.石洞口污水系统(西干线)

  石洞口污水系统是由西干线、污水收集系统和正在建造的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等几部分组成。受上游陈行水库的制约,石洞口排放口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控制在40万m3/d以内,规划石洞口污水系统主要承担蕴藻浜以北宝山区的城市化地区及蕴藻浜以南、共和新路以西、灵石路、汶水路以北、外环线以东地区和嘉定区的南翔、江桥、封浜等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收集、输送,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排入长江。

  西干线建成于1971年,原是为改善苏州河水质而建造的一条污水输送管道,当时主要收集苏州河两岸普陀、静安、长宁、闸北和黄浦五个区的部分污水,其服务范围为:东起黄浦江、虹口港,  西至北翟路,南至汉口路、延安路、华山路、淮海路;北到甘泉新村。西干线由南向北敷设,纵贯宝山县全境,全长23.2km,沿途接纳桃浦、南翔地区合流污水和宝钢地区生活污水,经五座泵站提升至宝山区石洞口,外排长江,西干线设计排水能力约70万m3/d。

  西干线建成通水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平均日流量稳定在60万m3左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后,西干线东、西二支线及配合东、西支线的1~8号支线内的大部分污水均纳入合流一期管道,水量锐减,目前西干线的污水输送总量约为22.8万m3/d。

  2.竹园污水系统(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

  竹园污水系统的主体工程是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于1993年12月建成通水,主要收集普陀、长宁、静安、闸北、黄浦(部分)和部分虹口、杨浦、浦东外高桥等地区的合流污水和生活污水,通过连接管进入输送总管,经彭越浦泵站提升后,通过压力箱涵输送至位于浦东黄浦江岸边预处理厂,经预处理后,由出口泵站提升至竹园地区出水高位井,由排放管外排长江(离长江岸边1400m)。设计规模为140万m3/d。在浦东排放口高位井处接纳外高桥地区30万m3/d污水,合计旱流污水量达170万m3/d,雨天截流量49.32m3/s。

  根据现在的运行情况,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旱季污水量约为158.7万m3/d(包括地下水渗入量)。

  3.白龙港污水系统(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白龙港污水系统的主体工程是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主要解决浦西黄浦,卢湾一部分合流污水,以及浦东新区赵家沟以南,川杨河以北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出路,规划污水量170万m3/d。目前已经建成的污水治理二期主体工程由龙东路上中线东段、建平路连接管、已建的南干线、白龙港预处理厂和排放管等组成,浦西徐汇、卢湾及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的污水和浦东新区杨思、三林等地区的污水通过建平路管道纳入白龙港污水系统,现实际污水量约83.4万m3/d。

  目前正在实施黄浦(包括原南市区)污水收集系统、白龙港污水系统中线西段干管(包括过江管)、污水治理二期浦东地区收集系统工程,这些收集系统建成后,污水量将会有所增加。

  南区污水输送干管(南干线)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八十年代改建的污水输送系统,设计排水能力50.8万m3/d。目前主要收集浦西卢湾(仅旱流污水量)及浦东新区的部分污水,污水量约43万m3/d。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建成后,南干线污水已纳入白龙港中线总管,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深水外排长江。

  4.奉贤污水外排系统

  奉贤污水外排系统主要收集奉贤区西部四号线沿线,北起黄渡、南至杭州湾的13个乡镇及地区的污水,由管道收集、泵站提升,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杭州湾。该系统设计规模为10万m3/d,现实际收集的污水量约1万m3/d。目前,排海总管、沿途提升泵站及排海口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尚未实施,污水收集系统尚需进一步完善。

  5.星火工业区污水外排系统

  星火工业区污水外排系统主要收集星火工业区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杭州湾。该系统设计规模为10万m3/d,现实际收集的污水量约2万m3/d。

  6.南汇区污水外排系统

  南汇区污水外排系统主要收集大治河以北、沪南公路沿线10个乡镇、4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在老港地区外排长江,该系统设计规模为15万m3/d,现实际收集的污水量约1万m3/d。目前,排海总管(南六公路至排海口段,长18km)、沿途两座提升泵站、出口泵站及排放管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尚未实施。

  7.金山污水排海工程

  目前金山区正在建设金山污水排海工程。该工程主要收集金山区东南片亭卫公路沿线、自亭林至金山嘴三镇的污水,由管道收集、泵站提升,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排入杭州湾,该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目前,排海总管、沿途提升泵站及排海口尚未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尚未实施。

  8.城市污水处理厂

  上海市现有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20座,总设计规模76万m3/d,2001年实际处理污水量约64万m3/d,设施利用率为84.2%。其中,市属污水厂有12座,总设计规模53.7万m3/d,2001年实际处理污水量约46.6万m3/d,设施利用率为86.7%;区属污水厂有8座,总设计规模22.3万m3/d,2001年实际处理污水量约17.4万m3/d,设施利用率为78%。以上20座处理厂均维持在二级处理水平,只有5座厂有除磷脱氮工艺。

  另外上海市还有11座镇级或自管的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24.5万m3/d,现实际处理污水量约20.6万m3/d,设施利用率为84%。崇明、横沙、长兴三岛地区目前无污水处理厂。

  9.其它建设的污水治理工程

  上海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设施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收集系统不完善。近几年来,收集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对其投入了巨额资金,除已建的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外,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浦东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虹口港、杨浦港地区旱流污水截流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1)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

  为了保护黄浦江上游取水口水源保护区而实施建设的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由北总管、南总管、外环线总管及多座中途提升泵站组成,收集虹桥地区、漕河泾开发区、古美和康健(西)、吴泾、闵行、港口、长桥等地区的污水,工程服务范围92.1km2,工程设计污水量为70万m3/d。由设置在江边的污水中途泵站提升,穿越黄浦江接入上海市白龙港污水系统南线总管

  (2)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

  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涉及的范围为苏州河市区河段的六条支流的流域范围:东到共和新路、柳营路、彭越浦、苏州河、威宁路以及虹梅路;西以中槎浦(及申纪港)西岸以西500m和南新铁路为界;南至蒲汇塘北岸,北以走马塘南岸为界,总面积为143.69km2。涉及排水系统和地块57个,其中21个已建,22个在建,14个未建,现状污水量为113.72万m3/d。以苏州河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北片涉及排水系统和地块39个,总面积85.24km2;近期纳入石洞口污水系统, 远期纳入竹园污水系统;南片总面积58.45km2,污水纳入白龙港污水系统。

  除了上述143.69km2以外,还考虑流域范围以西的南翔、封浜、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以及纪王、诸翟、七宝及莘庄污水的纳入。

  (3)虹口港、杨浦港地区旱流污水截流工程

  虹口港、杨浦港地区旱流污水截流工程主要解决虹口、杨浦两港流域旱流污水尚未截流的排水系统及原自流区(杨树浦路以南至黄浦江边)的污水出路,涉及的排水系统有13个,它们是:虹口港流域6个(华昌、溧阳、虹镇、武进、汉阳、大名),杨浦港流域7个(凤城、昆明、惠民、周塘浜、松潘、大连、四平)。总服务面积21.77km2,服务人口53.06万人,旱流污水量为51.79万m3/d,雨天截流量为16.39m3/s。工程总管沿周家嘴路,经中途泵站提升后沿杨浦港向北过控江路、本溪路、江浦路至中山北二路,沿中山北二路至玉田路,近期接入合流一期总管,纳入竹园污水系统,远期就地建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排入黄浦江。

  (4)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浦东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

  该工程以污水二期的浦东地区服务范围为主,北起赵家沟,南至外环线(建平路以西),东起外环线、建平路,西至黄浦江,并包括外环线以外的建成小区,总服务面积约为156km2,污水量约67.55万m3/d。工程内容包括:污水二期工程中各支线的污水收集、沿黄浦江(川杨河~东沟)直排水体单位截流污水收集、沿黄浦江支流合流泵站旱流污水的截流、收集。

  二.上海市污水处理规划设想

  为了和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上海市在2001年重新修编了《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

  本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上海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暨“十五”计划》和《上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指导下进行的上海市水务系统专业规划之一,是《上海市污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1999年)》的延续和推进,是新一轮上海市城市发展及“给水、排水、水利”一体化的需要。本规划将成为上海市污水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性文件。

  (一)规划特点

  1.在水资源和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理清和核实了本市污水系统的现状。

  2.从水务一体化的角度,科学预测污水量,优化了截污治污处理设施的布局。

  3.从效益的角度,完善收集系统,发挥现有设施效益,减少污水直排水体污染。

  4.从安全的角度、科学、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景观水平和水源地的安全。

  5.从现状的角度,实行分流制为主体与合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

  6.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妥善处置污泥,减少二次污染。

  7.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体现了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水平。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方针、规划目标

  1.指导思想

  为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服务,“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系统,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2.规划方针

  以“三个提高、二个加强、一个利用”为核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处理设施利用率,实现工程效益,体现服务水平。

  加强水源保护力度、加强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力度,确保水源地安全,改善城市水域的景观水平。

  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治理污水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3.规划目标

  近期至2005年:污水收集率70%,污水处理率70%,设施利用率75%,;污泥稳定减量化率70%,从源头抓起,尽可能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中期至2010年:污水收集率80%,污水处理率80%,设施利用率80%,;污泥稳定减量化率80%。

  远期至2020年:污水收集率90%,污水处理率90%,设施利用率90%,;污泥稳定减量化率90%。

  (三)规划范围

  规划重点区域是:中心城、郊区(县)的新城、“一城九镇” 和水源保护区。

  重点服务的对象是: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及有条件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禽畜废水。

  根据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和发展及城市用水量情况,预测上海市各期污水量情况如表所示。

纳入污水系统的污水量预测

行政区域

用水量(万m3/d)

污水量(万m3/d)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中心城

379

379

372

341

341

335

新城

59

77

128

53

69

115

中心镇 集镇

33

54

95

30

49

86

农村

67

72

72

30

32

32

自备水

72

56

25

58

45

20

合计

610

638

679

512

536

588

  从上述预测看,到2020年,进入上海城市污水系统的污水量为588万m3/d

  (四)规划结果

  规划的结果可用“一条主线、二种格局、三个结合、四项措施、五个体现、六大片区”来描述,即:

  一条主线:以改善水环境质量、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提升水环境休闲品位为主线;

  二种格局:结合污水总体规划布局,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形成分散和集中处理并重的格局。

  三项措施:1. 工程措施(通过实施污水三期工程、竹园污水处理厂工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的截污率、设施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改善水环境质量);2. 管理措施(通过引清冲污,调水等非工程性措施,提高河道面洁、水清的保证率);3. 保障措施(依法治污,完善法规,逐步形成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制环境)。

  四个结合:1. 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相结合,满足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2. 与上海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十五”规划紧密相结合,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理念;3. 把给水、排水、水利三方有机的结合起来,污水的处理、排放既要考虑供水水源地的安全,又要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要兼顾河道水体景观,实现三位一体的思想;4. 结合《上海市水资源普查报告》、《上海市水环境污染调查研究报告》等调查成果,理清、核实和分析本市污水系统的现状、特征,为污水系统布局优化创造条件。

  五个体现:1. 从水务一体化的角度,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市与区、区与区之间的关系,体现流域治水、系统治水的大局观和治水理念;2. 从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角度,优化截污治污的布局,减少合流制地区的初期雨水放江,杜绝分流制地区旱流污水入江,体现治水的效果;3. 从工程实施的角度,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能力,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理顺与在建工程的关系,体现治水效率;4. 从治水手段的角度,加强了基础课题的研究,引进国外污水处理先进的技术,通过课题研究、调水、调蓄等手段。体现治水的科技含量;5. 从治水目标的角度,设定的70%、80%、90%近、中、远的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设施利用率规划目标,阶段重点突出,近远结合,分步实施,提升了上海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发展环境,最终目标体现了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水平。

  六大片区:根据河网水系、已建污水设施布局及水源地位星,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施功能为前提,提出上海市污水治理按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嘉定黄浦江上游地区、长江三岛等六大片区进行综合整治。

  (五)规划污水系统布局

  污水量分布对污水系统的规划至为重要,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上海的污水处理格局。

  根据(1)上海市现有的石洞口、竹园、白龙港等污水系统的地理位置、系统规模;(2)已建(及在建)污水系统与未建污水系统的地区地理位置,考虑地区的污水出路;(3)上海市的水系分布;(4)系统布局等综合因素,将上海市分成6大片区,这6个片区分别是:

  1. 石洞口片区:合流一期以北地区,西至宝山区界、东北为长江。分属宝山区、闸北区、普陀区、及嘉定区的南翔、江桥地区。

  2. 竹园片区:石洞口片区以南,浦西苏州河、浦东赵家沟及合流一期以北地区(含合流一期)。分属杨浦、虹口、黄埔、闸北、普陀、静安、长宁及浦东新区。

  3. 白龙港片区:竹园片区以南,西至闵行区界,南为闵行区界及南汇周祝公路,东至长江。分属黄埔、静安、卢湾、徐汇、长宁、闵行区、浦东新区及南汇区。

  4. 杭州湾沿岸片区:杭州湾沿岸地区,分属金山、奉贤、南汇区。

  5. 嘉定及黄浦江上游片区:分属青浦、松江、金山、嘉定区。

  6. 长江三岛片区:分属崇明县、宝山区。

  (六)污水规划方案

  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同时考虑城市给水水源、岸滩功能布局、长江口河道整治、水文条件及环境客量、现有外排设施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上海市污水治理格局分为六大片区,其治理形式主要由分散就地处理系统和集中处理外排系统两部分组成。

  除了中心城的“三线三厂”集中处理格局外。中心城及新城、中心镇、集镇还有一些分散处理的污水治理设施。其中,中心城共有12座污水处理厂,这12座污水厂规划去向应根据上海市的总体规划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对那些靠近污水排放系统总管、周围环境要求高、污水厂处理规模小、处理工艺落后、运行成本高、改造后投资效益差、处理效率低的污水处理厂,应予以废弃。中心城保留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约40万m3/d。新城、中心镇、集镇地区除原来已建的19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2000m3/d以上予以保留,同时,对目前尚未解决污水出路的地区在规划上进行总体布局,黄浦江上游地区、长江三岛地区以分散建设组团式污水处理厂为主,杭州湾片区则以处理外排长江、杭州湾为主,配以分散组团式污水处理厂为辅。新城、中心镇、集镇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约140万m3/d,处理外排为45m3/d。

  上海市的污泥处理将根据污水治理的总体布局决定,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处理处置方法:近期以填理为主,综合利用、消化、干化、焚烧为次的原则进行;远期以综合利用、消化、干化、焚烧为主的原则进行。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了上海市污泥处理设施主要由石洞口、白龙港、奉贤三座大型污泥厂和崇明、青浦、松江三个地区的分散污泥处理厂组成。

  按照这一规划,上海市在2005年前将有石洞口(40万m3/d,两级生物处理,该厂今年投产)、竹园污水处理厂(170万m3/d,一级强化处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120万m3/d,一级强化处理)和20余座区县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届时上海市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

  三.实施效果

  1. 2005年前,通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分流制系统雨污混接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增加130万m3/d污水处理量。设施的利用率由原来的59%提高到75%,其中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可增加90万m3/d的污水收集量。

  2. 实施污水混接截流,解决30万m3/d旱流污水排江。加快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解决10万m3/d污水量的处理。2005年前,通过建设石洞口、竹园、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可增加一级以上污水处理厂规模340万m3/d,加上原来的二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合计433万m3/d,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70%以上。

  3. 经过20年的努力,本市污水系统的整体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类水平。市区主要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河中有鱼,水景怡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设施利用率分别由68%、44 %、59 %提高至90%以上,污泥稳定减量化率90%。到2020年,污水处理量600万m3/d,每天CODcr负荷削减量约1300t,平均削减率65%,城市污水CODcr排放量下降至700 t/d(其中排入长江和杭州湾约540 t/d,排入内河160 t/d),CODcr总体排放量减少53%,其中排入内河的CODcr污染量减少84%。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