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

论文类型 基础研究 发表日期 2005-05-01
来源 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
作者 周建国,黄士力
关键词 水系 景观 规划 上海
摘要 利用上海市独特“江、河、湖、海、湾”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优势,挖掘水的潜力,展示水的魅力,保护江南水乡余韵,构筑东方水都雏形,对于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品位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双治双添”(治水治岸、添绿添景),构建“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相互沟通、各具特色的景观水系框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新景观。规划主要突出上海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市区突出亲水和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通过生态修复、景观营造、旅游开发来挖掘和提升河道的综合功能。

周建国  黄士力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摘 要:利用上海市独特“江、河、湖、海、湾”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优势,挖掘水的潜力,展示水的魅力,保护江南水乡余韵,构筑东方水都雏形,对于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品位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双治双添”(治水治岸、添绿添景),构建“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相互沟通、各具特色的景观水系框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新景观。规划主要突出上海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市区突出亲水和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通过生态修复、景观营造、旅游开发来挖掘和提升河道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水系 景观 规划 上海

Scenic River Network Planning of Shanghai
Zhou jianguo       Huang shili
( Shanghai Water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200092 )

Abstract:Utilizati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river, creek, lake, east sea, bay” and advantage of water resource in Shanghai, showing water fascination, keeping features of the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onstructing basic shape of oriental water capital, The planning plays a major role to boosting the city level and function. The overall layout concept in the planning is, one axis, one across, four rings, five corridors, six lakes. Achieving the goal of “clean water, green banks, beautiful scenery, smooth travel”. The scenic river of Shanghai gives priority to highlighting histor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mirrors the image of Shanghai as a moder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the city proper, befriending water and culture are highlighted, while in suburbs na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highlighted. Further tapping and boosting integration functions of river by resum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waterways, creating landscape and developing tourism.
Key words: river network, scenic, planning, Shanghai

引言

  上海河网密布、水资源充沛,江、河、湖、海、湾等水景资源丰富。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机,是形象,是财富,是资源,也是象征 ——文明素质、文化底蕴的象征。在城市化建设中,充分挖掘水的潜力,展示水的魅力,保护江南水乡余韵,构筑东方水都雏形,对于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和品位,优化人居和创业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治水、护水、亲水的认识之高、措施力度之大、参与度之广泛前所未有,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中小河道实现了“面清、岸洁、有绿”的阶段性目标,部分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长期失养失管的中小河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上海景观水系的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上海景观水系规划以黄浦江两岸开发、苏州河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市域中小河道整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河网水系,通过“双治双添”(治水治岸、添绿添景),构建“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相互沟通、各具特色的景观水系框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新景观。规划主要突出上海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市区突出亲水和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景观水系功能定位是增强防汛排涝,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引清调水,改善内河水质;改善城市景观,促进水上旅游;提升休闲品位,发展相关产业。景观水系建设一方面需疏浚整治河道,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结合两岸绿化林带和特色居住区的开发,以顺应自然的构思将流水和人造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亲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人性化有机结合的构思。

1主要内容

1.1概念
  
本规划所研究的景观水系,是指满足防汛排涝、引清调水、内河航运等基本功能,系统协调“水、岸、绿、船、桥、房”等控制要素,在全市水系基础上,突出滨水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的重点水系。以构筑骨干景观轴线、突出生态旅游功能,为全市中小河道整治和河道景观建设起到示范和导向的作用。
1.2目的
  
编制景观水系规划,引导滨水地区功能的有序开发,对于提升滨水地带土地资源价值,满足市民亲水和休闲需求,促进水上旅游、游艇业、滨水现代服务业等水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3总体框架 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
1.3.1 一纵:黄浦江(吴淞口~紫竹园,长约55公里)
  黄浦江是上海的门户,世界在这里认识上海,而上海则从这里走向世界。黄浦江两岸开发将把著名的“外滩之美”向南北各延伸20公里,形成世界瞩目的滨江景观。从江边景物的变迁,可“读”出上海都市文化的底蕴和发展蓝图。黄浦江(吴淞口~紫竹园,长约55公里)是城市景观和水上观景的黄金主轴线。结合黄浦江两岸用地调整和功能开发,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活动岸线,构建具有都市繁华特征的滨江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形成城市滨水景观的黄金轴线。
  黄浦江将以陆家嘴、外滩为景观核心,向南北不断延伸。从南至北依次形成几大景观区:龙华——三林景观区、西藏南路——白莲泾景观区、外滩——陆家嘴景观区(包括北外滩、南外滩)、复兴岛景观区、吴淞口——三岔港景观区等。黄浦江既有“世纪精品”水准的近期两岸开发重点,又有外滩两岸的古典和现代美景的对映,充分体现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繁荣。
  通过黄浦江综合开发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全面推进黄浦江两岸的功能提升和形象建设,使黄浦江真正成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生态之江,成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之江,成为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带,成为21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象征。
1.3.2一横:苏州河(黄浦江~外环西河,长约21公里)
  结合苏州河综合整治,以苏州河的自然流向为主轴,注重苏州河在区域内蜿蜒曲直的自然走向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进一步挖掘苏州河两岸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提高环境品质,保护历史风貌,形成水质清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安居休闲的滨水景观带。
  规划在现状与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地区发展的规划目标和相应措施。
  (1)建设连续的、具有活力的滨河公共空间。滨河地区的功能与纵深腹地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居住、金融、商务、文化休闲、商业服务和高新产业等多种城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地区。分区段制定滨河第一层面建筑后退河道蓝线标准,贯通苏州河滨河开放空间。
  (2)建设安全、优美、人性化的亲水环境。遵循“适当均布原则”和“景观原则”,建设滨河大型集中绿地,点、线、面结合构建地区滨河绿地与开放空间系统。在满足防汛要求和确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建设多样化的岸线。严格控制滨河建筑的高度及建筑与苏州河蓝线之间的高退比,创造优美宜人的景观。
  (3)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保存地区的历史记忆。对于本地区内属于保护建筑和保留历史建筑,在保护的前提下更新使用功能,结合周边开发地块建设,引入文化、艺术等城市功能,形成苏州河畔的公共活动中心。

1.3.3 四环:西环、东环、外环、崇明环岛河
  环线的主要功能除防汛排涝、内河航运等基本功能外,其景观主要功能为:
  沟通水系,构筑游艇和水上旅游通道;
  改善生态,形成水网和绿网有机结合。

  选线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形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形态;

  因地制宜、可操作性。
  (1)西环:由苏州河~外环西河~新泾港~淀浦河~黄浦江构成,长约58公里。
  苏州河(黄浦江~外环西河)市区段长21公里:苏州河城市风貌段
  外环西河~新泾港(苏州河~淀浦河)14公里:外环西河环城绿廊段、城市游艇走廊
  淀浦河(新泾港~黄浦江)7公里:居住休闲娱乐段
  (2)东环:由白莲泾~三八河~洋泾港~黄浦江构成,长约25公里。连接形成都市休闲旅游和游艇通道。

该环围绕浦东小陆家嘴,体现了浦东新区城市新貌和中央商务区的特色,途经世纪公园、串联已建成的景观河道张家浜。黄浦江两桥间的两岸美景可尽收眼底。特别是地处世博会选址的黄浦江白莲泾地区,更会成为灿烂的明珠。
  (3)外环:由外环西河、新槎浦、蕴藻浜、高浦港、外环运河、浦东运河、川杨河、淀浦河构成,长约100公里,大体类似外环线走向,形成中心城区水绿协调的生态景观走廊。
  (4)崇明环岛河:由北、南横引河组成,全长约173公里。串联城桥新城、新河镇、堡镇、陈家镇等主要城镇以及北湖、东平森林公园、明珠湖、东滩湿地的水景,形成生态岛水绿景观走廊。

1.3.4 五廊大治河、金汇港、淀浦河、油墩港、川杨河
  
以通江、达海、连湖、串景为目标,重点打造水系条件较好的等5条景观走廊。

  (1)大治河: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38.5公里,是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结合内河航道规划实施,建设集航运、排涝、引清、旅游、生态等多功能的景观走廊。
  (2)金汇港: 北起黄浦江,南至杭州弯,长21.5公里。利用“通江达海”的优势,结合地区发展规划,建设集旅游(游艇)、航运、排涝、引清等多功能的景观走廊。
  (3)淀浦河:东起黄浦江,西至淀山湖,全长46公里。沿线汇聚自然山水、湖群、历史遗址和江南水乡特色古镇及现代化新城,建设以水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景观走廊。
  (4)油墩港:北起吴凇江,南至黄浦江上游,全长36.5公里,连接安亭中心镇、青浦新城、松江新城。结合内河航道、两岸200米绿带及黄浦江上游涵养林建设,建设水绿有机组合的景观走廊。

  (5)川杨河: 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28.7公里,是浦东地区东西向骨干河道。建设集排水、引清、生态、航运等综合功能的景观走廊。
1.3.5 六湖:淀山湖、滴水湖、明珠湖、北湖、东滩湖、金山湖
  
湖不仅是水的汇聚点,更是水景的汇聚点。为满足引清、蓄水、生态、景观规划要求,增加防洪排涝调蓄能力,降低内河水位。在现有淀山湖、滴水湖、明珠湖、北湖的基础上,规划新建2个大中型人工湖泊,分别为东滩湖、金山湖, 开发湖泊的防汛调蓄、生态景观、休闲度假等功能。

  本规划仅针对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提出规划设想。结合新城规划、郊区片林和城市大型绿地绿带的建设、以及房地产业项目的开发,根据功能和景观需求再规划开挖形态、大小各异的湖泊,形成“大湖小湖落申城,万顷水面添美景”。

2景观水系实施策略

2.1生态复育
2.1.1水系梳理
  全市现有河道23787条,规划骨干河道360条,总长约3660公里,骨干河道整治以防汛排涝为重点,综合考虑防汛排涝、绿化、景观、调水和水质改善。
2.1.2水面率控制:2010年水面率增加至9%左右,约需增加水面积40km2
  2020年水面率增加至10%左右,再增加水面积约60km2
2.1.3水质保障:依据水功能区划,以截污治污为主线,辅以水资源调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2.2景观营造:水、岸、树、船、桥、房等6大控制要素
  
水 :通过编制河道蓝线,控制河道宽度。近期景观河道水质不低于V类,远期不低于IV类。
  岸 :水系周边控制一定的区域,以利景观开发建设,形成公共开放的空间。
  树 :景观河道两岸陆域需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船 :对进入景观水系的船只应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要求,必须满足美观和环保要求,对此实施必要的水上交通管理。
  桥 :桥梁风格、造型,岸线形式、水闸等需按景观要求控制。
  房 :按照“退界、限高、减量”的原则,并控制建筑风格。
2.3旅游综合开发
2.3.1交通组织:形成以载人为主的景观水系和以载货为主的内河航道并行、相容、有别的发展模式。
2.3.2游船:游船、游艇、邮轮
  公共游船:提升和推进与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相匹配的水上休闲旅游和游船(艇)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游船,进行公共游船码头的系统布局。
  私人游艇:游艇集休闲、观景、娱乐、办公、联谊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继汽车消费以后新一轮高级耐用消费品的主流。以游艇业为主的的水上娱乐业和休闲器材制造业将日益兴旺,未来游艇业将是发展迅速并且含金量极高的产业。
  大型邮轮:建设接纳大型国际邮轮的国际客运中心。进一步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2.3.3滨水区开发:滨水地区功能的有序开发,提升滨水地带土地资源价值,满足市民亲水和休闲需求,促进滨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推进措施

  按照政府调控、规划引导,市区联手、分层推进,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探索形成滨水景观建设与区域综合开发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通过水环境治理、生态复育、景观营造、旅游开发等综合措施发挥河道综合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生活品位。
  下一步组织编制近期重点实施区域的控制性规划,以加强沿岸的土地控制与规划管理。组织研究相应的水上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