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从量水到节水“阶梯水价”如何突破技术难关?

时间:2010-06-03 15:04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时下,阶梯水价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一些以前宣称难以实施阶梯水价的大城市纷纷出现新动向,北京市宣布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部分小区试点阶梯水价,上海市则表示推广阶梯水价的条件已成熟。种种迹象显示,西南特大干旱引发各地对水资源的忧虑,全国各省市主动加快推广阶梯水价的步伐。5月20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计量日,实施阶梯水价的计量技术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能否研发一种科学、合理的水表是阶梯水价大范围推广的关键所在。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水表厂商面临新的挑战:水表的功能不应再局限于“量水”,能助力“节水”的水表才能顺应阶梯水价的实施需求。

从“量水”到“节水”  “阶梯水价”如何突破技术难关?

所谓阶梯水价,即核定若干级用水量基数,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的价格,用水单价随着层级的递增而累进提高。就如同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制,呈现阶梯式级差变化,用水量越大,水费费率就越可观。从资源的循环利用而言,阶梯水价最符合经济学原理。

其中,如何计量用水量和锁定时间段是执行阶梯水价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看似清晰明了,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在使用的水表,都无法做到用水量和时间段的准确性。

“量水”局限性成水表计量之困

据了解,我国水表行业发展至今七十余载,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代水表产品。第一代为机械水表,这种水表采用机械方式计量水流量,以指针或字轮,或指针加字轮的方式显示累计水量。但是它没有任何电子元器件,无法产生任何形式的电子数据。因此,机械水表一般辅以人工抄表为数据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说,抄表员上门抄表,数据的抄收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比如,上门抄表时户主不在家,这样就不可能得到当天的数据。而阶梯水价最重要的就是单位时间内的用水数据,一旦时间延后,得到的数据也无法作为阶梯水价的计算依据。

同样,第二代水表——脉冲式智能水表也不具备这两个要素。较之机械水表,第二代水表增加了智能化功能,但其仍然存在致命缺陷:需要长期供电,电子读数与机械读数易产生误差,且易受干扰,抗攻击能力较弱。

目前水表发展至第三代直读式智能水表,只是市场上常见的第三代水表尚不成熟,以光电直读水表为例:虽然成功地解决第二代水表可靠性、稳定性、抗干扰性、抗攻击性较差等不足之处,但产品存在转换盲区,当转换时机械字轮正好转动或进位时,转换装置无法识别机械读数。而这,恰恰有可能就是基准水价和进阶水价的分界线。因此严格地说,光电直读水表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第三代水表。

“无盲区无源直读水表”突破 “节水”新技术

不可否认,诞生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之下的传统水表为我国城市公共用水的计价收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以概括为“量水”。然而,我国的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36个严重缺水,可是每天生活用水方面达到人均150——200升左右,大大超出了国际平均水平。这种水资源匮乏和水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表明:推广阶梯水价势在必行。只是目前的水表的作用仅限于“量水”,那么水表科学计量路径何在?

从上述的分析中,要实现阶梯水价,水表必须具备两大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准确的计量,即用水量的统计要精准;第二要素是精确时间段,即抄收到规定的时间内的用水数据,例如截止每月30日的用水量。而且用水数据信息可以保存。因此,市场需要一种全新的,可以保障阶梯水价全面实施的水表。

令人欣慰的是,早在几年前我国少数几个城市开始试点实施阶梯水价时,中国部分水表厂家就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第三代水表的技术。这其中,以宁波龙康智能仪表有限公司为行业的佼佼者,“无盲区无源直读水表”便是龙康科技针对阶梯水价的要求而研制开发的。

“读数盲区的问题,是制约第三代直读式智能水表发展的最后一个瓶颈。”宁波龙康智能仪表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岳建分析道,“在研发中,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对水表机芯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彻底颠覆了原有传统的水表计数机构,从而在光电直读水表的基础上实现无盲区计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水表。”据了解,这款“无盲区无源直读水表”在目前世界水表行业也属于首例。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早在2002年国务院五部委就下发通知,要求各省辖市以上城市在2005年底之前实施阶梯水价,但目前只有80个城市在部分居民中实行了阶梯水价,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上缺乏能胜任阶梯水价的水表。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