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产业发展:资金诚可贵 市场价更高

时间:2009-12-24 15:5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全新丽

评论(

自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一直在寻求拉动经济的引擎。既希望能够通过投资来拉动增长,促进就业,又希望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调结构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是一个重点。今年,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也在做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但是环保产业实际上问题非常多,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在此背景下,环保部主办、中国银行协办,中国水网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承办的“2009环保产业高峰会”担负着多重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促成政府、金融机构、环保企业、专家学者共同思考、探讨中国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的环境产业发展处在产业化的初期,产业转型没有完成,产业体系很不完善。首先是产业化比重小。环境产业虽然有每年超过2000亿的理论服务需求,但是,环境服务的50%以上环节仍然停留在政府或者污染企业内部,社会化服务比例不高,内部化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环境服务业的比重是环境产业成熟的标志,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之间,我国由于仍然处在环境设施的建设时期,环境产业中设备制造和工程服务比重较大,环境服务业的比重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比重较小,也发映出产业初期的基本特点。第三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体系,但是受到立法体制的限制,中国的特许经营制度还没有完成立法,工业污染治理的专业运营制度没有建立。对特许经营和委托运营所涉及的产权、税收、土地、价格等综合问题难以协调。

另外还存在“产业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环境设施服务的标准化差”等问题。

但是,根据几个五年计划所列的环保投资预期,环保行业看起来似乎越来越诱人,“十五”期间7000亿,实现8000亿;“十一五”规划计划15000亿,可能最终实现的会更多;现在国家在启动“十二五”规划思路,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2009环保产业高峰会”上发言介绍,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为3万亿元以上。对此,傅涛博士首先发问,这么庞大的环境投资规划,有多少可以转化成为产业?对于环境事业的预期,以及这种国家、社会的投资,有多少能够被产业界所获得?有多少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商业模式挣到钱?能够形成产业化、形成市场?

作为国家环保计划主要谋划机构的中国环境规划院的副院长王金南说,从目前来看,“十一五”的环保投资确实达到了15300亿。关于“十二五”,目前的预测基本上都是根据比例法,环保投资比例法,这个方法简单、管用,环境规划院做了30年的环境保护投资跟GDP的关系,大体上可以看出来这个趋势。当然在不同时期,它的相关性不同,从环保投资跟环保产业产出角度来看,转换技术有点不一样。根据历史上,环境保护投资跟环境保护产业产出这两个相关性来看, “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能转化成环保产出的市场,大体上是40000亿左右,这个数不是很准确的统计,是一个估算的数据。

实际上,环保市场的发展,环境政策与环保投资一样是直接决定因素。

王金南认为,在环保产业里面,最主要的是政策,从市场方面来看,是价格政策。因为公用事业部门,价格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导向、来确定的。这个政策的制定,政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像污水处理费的价格政策,垃圾处理费的价格政策,脱硫脱硝的价格政策,包括“十五”、“十一五”建立起来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收费政策,是环保市场发展最关键的。假如这些政策不到位的话,一个企业进入环保市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关于投资与市场的问题,政府是否应当给环保企业资金扶持?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站在企业角度认为,企业更多的是希望给市场,而不是给钱,企业渴望通过健全的市场和自身的努力获得发展,同时,推进产业的发展。给钱太多造成什么问题?那就是得到大量金钱扶植的企业根本不需要去努力打拼,但是这些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就比较困难了——它起始阶段舒服了,成长阶段可能就不舒服了;在研发的时候可能很舒服,开拓市场的时候不一定很舒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很多科研成果变成专利,放在柜子里面,而没有真正转化成为一个市场的需求。当然,就这个转化来讲,实际上是跟国家的政策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企业是被动的,如果国家引导的方向控制不好的话,企业会想各种办法“钻空子”,所以对于科研来说,如果国家的引导能够真的基于市场的模式,包括赠款,或者是研究完成了以后再给拨款,都应该是完全基于市场的,不能仅仅基于技术的考虑。

环境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有机配合,让政府尽可能地承担投资责任,让市场主体发挥效率优势。傅涛说,要进一步促进环境产业发展,在环境公共设施投资上,应强化政府投资责任,同时合理吸收多元化社会资本的投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在非公共性环境设施投资上,强化污染者的投资责任;在设施建设和设施运营上,全面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实现环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国家加大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末端补贴政策,力保环境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在制度保障上,尽快完善以特许经营和专业委托运营为主要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机制。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