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环境技术市场的三点讨论

时间:2009-07-03 08:5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傅涛

评论(


一、环境技术的市场需求

环境技术市场的需求,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背景,这个市场背景按照政府的投资规划,5年可能有1万亿。但是,市场背景并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市政污水,都有很大比例的产业需求并没有到市场上来。企业作大并不容易,即便是国际著名的技术工程公司其年营业额也只有几个亿,上十亿的凤毛麟角。我们看到他们介绍的经典案例基本都是国外的案例。这与中国的环境产业并不成熟有关。

作为环境技术市场的源头,也就是通俗称法的合同甲方,是两种类型,要么是工业污染客户,要么是城市政府客户。他们的环境技术需求被内外两个方面所拉动。

1、技术服务的内在需求

技术服务的内在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技术进步的需求,如供水行业以前每5年会做一次供水行业的技术进步规划,从一个国营企业或者说传统的公众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自觉性的工作,一个好的省或者好的市,可能走的比较远,就会产生技术需求。但是,大部分的市会安于自己的管理现状,不愿意进步,在原来体制之下,市政领域在特许制度实施之前,在技术进步上,传统体制一直是持保守态度的,不管是市政设计院还是运营公司都是持保守态度。

另外一个内在的需求,是从经济效益角度产生的需求,但是除了锁定了价格的服务协议之外(如BOT项目),在目前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之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愿意做精细的节能降耗努力,因为做节能降耗不能使直接的主体收益。也就是说在经济上的技术需求不普遍存在。这种状况对工业污染客户有类似之处,如果环保部门对工业客户的监管不到位,它的技术需求是假的,甲方的需求是假的,好公司也会被逼得去作假。一部分直接产生效益的内在需求,比如再生水和回用水,这些真正能够产生效益的部分,会产生实质的技术需求。这部分实质的技术需求,实际上是所占比例很小。造成我们现在的企业所分享的市场份额,远远没有一万多亿,实际上也就是几百亿。

2、技术服务的外部需求

在目前的背景之下,真正促使环境技术需求落实的,可能是外部需求。

现在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到位的环境政策在逼迫各个污染主体重视环境问题。这些外部需求,在污水领域首先是节能减排政策,供水领域则是2012年即将实施的供水标准。虽然许多人认为可能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一个无形的剑悬在政府的头上。这些外部需求使环境技术市场的需求落到实处。

从外部需求角度看供水,我们看到中国的供水服务到了一个高发的突发性安全事件的高峰期。供水的水质问题慢慢会提上日程。我相信,在未来的两三年,供水的改造会比污水来得更猛烈,因为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膜技术的应用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而国际上膜技术应用的重心则在自来水。中国膜应用在自来水行业中的制约,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需求不成熟,随着水质问题的升级,供水膜市场大有可为。

什么样的需求就产生什么样的市场。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看,我们以前都是以污水处理厂为出发点来考虑污泥技术的,谈的都是污泥消化、稳定,考虑污泥怎么把它运出去,简单埋了了事。实际上,从污泥处置方式反推污泥处理技术,是对污泥处理技术路线的一个革命,这也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里的一个重要观念。它体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路线,因为不同的处置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污泥处理技术,需求不清可能也是我国污泥和垃圾的技术路线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环境技术管理

将技术管理引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是环境管理日趋综合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政府实施环境技术管理,推荐和强制有效使用某些环境治理技术的前提,是需要环保部门对环境负责,一个单纯的监管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只有当环境部门对环境负责了,所谓的BAT技术(最佳技术)才会得到市场主体的响应,起到真正的效果。通俗地讲,政府推荐技术就需要对推荐的技术负责,否则就没有人会听,强制会变成推荐,推荐变成了广告。

大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他们的环境部门叫环境部,而不是环保部,他们不仅是监管部门,而是对环境负责的综合部门,其对所推进的技术负责,而负责的推广才是有效的。中国环境部门进一步向综合部门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但已经是一种趋势,因此,现在开始考虑环境技术管理有价值。

在现有的阶段,环境部门对技术的先进性做出评价难以周全,如对市场主体所宣传的技术使用、市场份额、服务表现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就是对技术信息进行真实性认证,也许更加有效、简洁。政府不需要对技术细节做出判断,因为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信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估,只有机制到位,不用特高水平的专家,一般人员就能完成。因此,环境技术管理在这个特点过度时期应该首先做到公开化、信息的透明化,让技术的业绩真正走到台面上来,接受监督,用户会做出判断。

 三、技术服务要兼顾运营

在技术发展的方向上,现在已经从原来的关心一个技术环节,转变为现在的纵深化发展。这种纵深化发展的重要的一点表现,是技术发展需要监顾其以后的运营维护。

水行业一谈到技术,一般就指工艺技术,这次技术论坛的发言有70%的技术性发言仍然谈到的是工艺,但是,一个好的技术如果不能兼顾运营管理、兼顾经济和成本,它实际上是推广不开的。为什么许多国际水业公司的典型案例不在中国,除了需求不成熟之外,与我们忽略设施的运营维护密切相关。

在市政系统之中,因为长期的垄断经营,管理者最怕的是系统的复杂性,因为我们的运营管理队伍基本上属地化的、低水平的非专业人员,他们希望系统越简单越好。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设施的技术性、系统性越来越强,因此,我们的运营管理体制需要大的提高,而提高的基本技术路线是专业化运营服务,打破属地经营的桎梏。

没有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就不能支撑好技术应用。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科技示范工程样样好,但是,示范一结束,科技人员一撤,“高科技”设施立即瘫痪。这固然有经费支撑的因素,关键还是好多科技成果忽略设施的有效运营,管理界面不友好。

因此一项好的技术必须有好的运营手册、健全的培训和售后服务。仅仅是交钥匙工程,设施是运营不了的,很多先进技术的夭折,也许是因为这个因素。

(根据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在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整理)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