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海水淡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09-05-18 17:5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吕春香

评论(

  5月18日,第三届水务国际大会-海水淡化专场2009研讨会在北京国航万丽酒店召开,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国际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总工程师刘乾坤分别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

  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1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实施较大规模(十万吨级)海水淡化和循环冷却等产业化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海水利用产业国产化率达60%以上,使海水淡化水基本能与自来水相竞争,并成为可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淡水的重要水源。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300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实现大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化,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阮国岭指出,国际IDA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将有790多亿美元的投资用于新建海水淡化水厂。与此同时,在我国国家政策和规划先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的海水淡化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内地青岛、天津、浙江、山东等城市先后发布海水淡化规划目标,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瓶颈,也不乏某些地方政府的行为极不负责任的现象。

  在全球面临缺水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呢?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认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海水淡化作为城镇居民用水的重要水源和海岛军民的重要水源,提高沿海城市和海岛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和保证率;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生产企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化水,特别是生产海水淡化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等工业用的高纯水。

  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增长迅速,海水淡化装置及其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海水淡化装置为52套,在建工程(2006-2007)为8套,拟建工程25套,已建工程总产能20.47万立方米/日,在建工程总产能(2006-2007)为8.87万立方米/日,拟建工程总产能140万立方米。

  目前,在反渗透(RO)、低温多效(MED)、多级闪蒸(MSF)、电渗析(ED)、机械压汽蒸馏技术(MVC)众多海水淡化技术中,装置数量及市场占有比不尽相同,RO和MED居首。RO装置套数有45套,占总装置数量的86.5%,MED4套,占总数量的7.7%,其它技术基本持平。

  关于我国海水淡化市场存在的问题,郭有智认为影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键材料和设备尚未完全产业化,国产化率低;二、海水淡化新工艺和新技术尚待开发;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化技术有待提高;四、品种单一,系列化程度低,应用局限性较大;五、管理等其他因素。

  今后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会向哪方面发展呢?为此,阮国岭分析,未来海水淡化会呈现出五种发展趋势:水电联产、规模扩大、热膜结合、避免/减少浓水排放、海淡新技术研发等。

  而会上天津膜天膜技术代表对其公司的成熟的CMF技术和新开发的SMF技术的介绍和案例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SMF为膜天膜新近研发的产品,在天津已经开始应用,项目规模为5万吨/日,预计年底出水。

  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总工程师刘乾坤指出,海水淡化每年市场稳定增长8%-10%,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严重干旱(如澳大利亚)、中国北方地区的水源性缺水与南方地区的水质性缺水等客观因素,中国海水淡化市场有巨大潜力。他强调,海水淡化与核能一体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中国水网)

编辑:吕春香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