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农村污染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时间:2009-05-13 10: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全新丽

评论(


中国水网消息,缺制度,缺钱,缺合适的技术,或者还要加上一样,缺人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多难?出路何在?

正在负责起草环保部农村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等系列文件的清华大学环境系王凯军教授说,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政策还有相应的管理,包括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将是我们国家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遇到的最艰巨任务”,它比工业污染治理和城市污染治理都困难。农村的问题最大、最复杂,真正实施环境治理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政策的问题,体系的问题,制度的问题,服务的问题等等一系列。像日本的净化槽技术,在日本已经推行20多年了,人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制度、政策、法规、标准,还有政府的支持,才达到了环境治理的目标。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非常显著,许多新兴的建筑、基础设施都在世界上排名前列,可以说,大型公共建筑和设施处于国际领先,和其他国家相比,经济也仍然超常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从1998年以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很快,估计到“十一五”末期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可能会达到70%的指标。但是在环境治理方面,城乡反差非常大,举例来说,作为首都的北京市,六环以外10公里,城区以外不到20公里的区域,可以看到其街道的状况,厕所及其他卫生设施状况与城区里对比鲜明。5月7日,由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主办,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总承办的“环保部农村(村镇)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召开,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 分会上,王凯军首先强调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现状。

王凯军说,广大农村存在着脏乱差、废弃物排放、农药化肥,以及面源污染等问题,而污染治理相对滞后。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从“十五”开始,当时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县级市、县城、建制镇和乡村也有所涉及,县级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该是11%的处理率,其他的设施建设项目数字是零,可能有零星的建设,但是基本上是一个空白。以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北京市来看,各种污染治理投资中,在农林污染防治方面,北京市财政局统计的数字只有4.5%,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植树造林,属于小流域改造,不是直接投到环境污染治理上的。第二,管理体制缺乏;目前的管理体制到县一级有环保、城建部门,到村镇一级是空白。下一步管理体制怎么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而到目前,政府方面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第三,生活污染治理技术路线不明确,“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农村生活污染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污水;第二是粪便,因为在农村,粪便还是相对分离的;第三是垃圾。垃圾之所以也放在生活污染概念里,因为农村的现状是,垃圾堆放以后随着下雨的径流,也是水污染贡献的一个方面,贡献率甚至超过生活污水本身的污染。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是百花齐放,有集中式人工处理的方式,采用城市模式,进行厂网建设,“城市反哺农村”,前两年做的非常多,叫做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且有些公司和部门用高科技、高技术的投入解决城市污染的问题。这种思路有某些可取之处,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有的是简单收集,采用自然的、非常简陋的处理方式。

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分管一摊”,在政府里面有一个比较好的名词,叫做“部门联动”,水务局投入,环卫局投入,都去投入。农业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大力的推广沼气池,主要是从能源的角度。建设部也发布了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指南,根据处理规模推荐氧化沟等一些城市污水工艺,这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技术路线需要考虑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美国的村镇污水处理绝大部分是集中式工艺,这种方法搬到中国来行不行?这是需要思考的。

另外有一些无动力,埋地式处理方式以及自然处理,自然处理实际上目标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对污水,但是需要注意湿地、氧化塘温度的适用性和土地的适用性,以及它对综合解决生活污染起到多大的作用。

还有就是小沼气,王凯军介绍说,小沼气到现在为止已经建了2200万户,即使有一部分不能运行也是上千万户了,这是最大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但是它主要是在能源领域进行考虑,沼气池也有它的适用性。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不会建沼气池,非常贫困的地区也不会建沼气池,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建沼气池的动机和需求。怎么让沼气池在生活污染的控制上发挥作用?因为涉及到农村的不同部门,有不同分工,环卫局、爱卫会负责粪便处理,水务局负责污水处理等等,所以,如何真正确定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部门联动要起到实际作用才行。

在农村污染治理方面,政府部门和一些机构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比如环保部、建设部都在近两年内研究制定技术规范等,通用技术咨询公司、万若(北京)环境工程公司、杭州能源环境工程、道恒环保科技公司等也在这个稍显冷清的领域努力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联手,抑或是金融体系也能够介入,我国农村环境的改善之路或许会好走一些。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