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大代表张全:结构转型下环保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09-03-11 09:07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资料图片)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问题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中国水网电话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张全代表也在百忙之中和笔者对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产业转型下的环保问题,重点是调结构
在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波及下,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也是本次两会的一个主题,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张全代表对水网记者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三者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和环保、我们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保增长是必须的,扩内需是一个手段,内需大了才能实现更好的增长。但是我认为调结构是最重要的,他不仅仅是为当前的发展奠定基础,更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为什么调结构在这三者中是最为重要的呢?张全代表又接着解释:“第一,调结构是环境保护从源头防治的根本性措施。第二,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们国家的产业也是需要有调结构的内在需求。从调结构来说,环保是一个机遇。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上一轮主要是以世界工厂的形象出现,而这一轮应该更加注重质量。这一轮应该是全球分工的在洗牌。这一次从环保的角度上,就应该克服资源与环境代价巨大的问题。我们的经济社会一是要过坎,更主要的是爬坡和拐弯,而爬坡和拐弯最重要的是调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这样能够解决资源环境和产业布局的问题,从结构上就进行防治。”
议案推动环保的法制化的建设
这次张全代表提出了三个议案。一个是从污染管理的排污权许可证制度,是将污染从运动式的控制,改变成为长效式的管理,从而推进排污权交易的尽快有效地实施。第二个是对噪声法的修改问题,对于现代城市来说,噪声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这个噪声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第三个是环境税的征收实施。因为目前环境费的收取成本过高,环境费的收取过程容易成为以罚代收。同时,税和费应当相互补充,为共同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这次张全代表的三个议案也是符合了我们当前保增长、调结构的主旋律。更有效的加强环境管理的立法工作,能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强有力的保证。
节能减排取得进展
去年国家节能减排取得了很大的进展,COD的去除率提高到了6%左右,而SO2的去除率提高到了8%左右。上海的减排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SO2平均减少10.39%,COD平均减少9.41%,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
但是,张全代表对中国水网记者说,节能减排工作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新一轮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新一批的企业产生,新的污染物增量会增加。这个是我们需要应对的。第二个问题是减排还要不断的深入下去,现在最主要的办法是上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今后我们要重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不再单单是重视末端治理,而是深入到企业内部,实现长效化控制。第三个是,节能减排是环保的品牌,目前指标只有COD和SO2,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品牌,注意更多的其他因子的控制。不断的将节能减排推向深入。
为上海世博会打造良好的环境
去年,国家提出了要办一个成功、难忘、精彩的世博会。上海已经制定了三年的“环保行动计划”,集中每三年一轮“环保行动计划”,聚焦于水、大气、生态等。现在前三轮已经实施完毕,共投入了2250亿,650个项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投入非常大,占到了同期GDP的3%。目前每年也投入400多个亿。这个“环保行动计划”为世博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上海的大气优良率为89.6%,人均绿化面积12.5平方米左右。
同时,世博会也是环保发展的一个机遇。新一轮的行动计划,将投入260个项目,820个亿。而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和奥运会相比是,世博会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于环保来说,采取的措施更注重长效的、治本的,不能依靠一些短期的处理手段。还有一个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保障世博会良好环境的重要手段。
后记
通过采访,中国水网记者一直能感知到张全代表对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思和环保工作如何更好开展的思考。水网记者也相信正是有这样一批对中国环境问题有着深入理解的人大代表们,能够为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努力,中国的环境问题一定有更多的希望。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